•  
     
    聯系我們 英文版
    • 05-07

      2023

      廈門大學徐鵬教授團隊揭示大黃魚的群體遺傳結構和群體間的非對稱基因滲入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徐鵬教授團隊在海洋生物學領域知名期刊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了以“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genome-wide evolutionary signatures reveal putative climate-driven habitat change and local adaptation in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為題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對中國沿海八個采樣點100余尾野生和養殖大黃魚的全基因組重測序,揭示了大黃魚的群體遺傳結構和群體間高度非對稱...

      2023年05月07日

    • 04-10

      2023

      廈門大學劉志宇教授研究組揭示亞中尺度渦絲入侵中尺度渦的動力過程與效應

      近日,物理海洋學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在線發表了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志宇教授研究組題為“Observations of a Filamentous Intrusion and Vigorous Submesoscale Turbulence within a Cyclonic Mesoscale Ed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于由廈門大學“嘉庚”號科考船所開展的中尺度渦多學科綜合觀測(KK1902航次),通過集成分析船基高分辨率拖曳觀測資料、衛星遙感...

      2023年04月10日

    • 04-07

      2023

      廈門大學柯才煥教授團隊報道了中國海域小健足蟲屬新物種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柯才煥教授團隊在Zootaxa期刊上發表了題為“Micropodarke fujianensis n. sp. (Annelida: Hesionidae) from Fujian, China”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中國海域小健足蟲屬新物種并命名為福建小健足蟲Micropodarke fujianensis n. sp.。該新物種已被世界海洋生物目錄(WoRMS)網站收錄。環節動物門(Annelida)多毛綱(Polychaeta)海女蟲科(Hesionidae)小健足蟲屬(Mi...

      2023年04月07日

    • 04-07

      2023

      廈門大學王桂芝教授課題組揭示海底地下水排放主控東山灣營養鹽的輸入、分布以及浮游植物生物量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桂芝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以“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in Dongshan Bay, China: a master regulator of nutrients in spring and potential national significance of small bays” 為題,在海洋學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海底地下水排放主控東山灣營養鹽的輸入、分布以及浮游植物生長的現象,對富營養化小型海...

      2023年04月07日

    • 03-29

      2023

      廈門大學劉志宇教授研究組在海洋多尺度動力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志宇教授研究組在海洋多尺度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On Dynamical Decomposition of Multiscale Oceanic Motions”與“A Simple Approach for Disentangling Vortical and Wavy Motions of Oceanic Flows”為題,分別發表于地球系統模擬與物理海洋學領域權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與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

      2023年03月29日

    • 03-27

      2023

      廈門大學徐大鵬教授團隊在北極原生生物分子多樣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大鵬教授課題組與韓國極地研究所(Korea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合作者,在北極原生生物分子多樣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研究闡述了夏季北極典型環境中原生生物分子多樣性分布、群落結構變化及環境驅動因素,為進一步厘清全球變化背景下北極原生生物的響應與反饋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相關成果先后發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2023年03月27日

    • 02-24

      2023

      廈門大學徐鵬教授團隊揭示異源四倍體鯉體色決定機制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鵬教授團隊在異源四倍體鯉體色決定機制解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cross population study reveals that co-mutation of mitfa genes in two subgenomes induces red skin color in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wuyuanensis)”為題發表于Zoological Research. 該研究聯合運用了比較基因組學、群體遺傳學、體色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以及基因的...

      2023年02月24日

    • 02-21

      2023

      廈門大學高樹基教授團隊揭示地下水高濃度氨氮累積機制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樹基教授團隊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平教授團隊合作,在地下水高濃度氨氮累積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ransition of source/sink processes and fate of ammonium in groundwater along with redox gradients”為題發表于Water Research.研究背景地下水是內陸氣候干燥地區最重要的淡水資源,在農業生產和飲用水供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十年來...

      2023年02月21日

    • 02-16

      2023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團隊揭示西北太平洋區域性磷匱乏的潛在形成機制與生態效應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戴民漢教授領銜的海洋碳循環研究組(OCG)與國內外合作者以“Potential drivers and consequences of regional phosphate depletion in the western subtropical North Pacific”為題在海洋學權威期刊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Letter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綜合現場觀測、船載培養、衛星遙感及數值模擬等手段,系統揭示了亞熱帶西北太平洋區域性磷匱乏的潛...

      2023年02月16日

    • 02-13

      2023

      廈門大學柯才煥教授團隊發表論文綜述中國鮑魚養殖模式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趨勢

      近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柯才煥教授研究團隊以“Transitions,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China's abalone culture industry”為題在農林科學權威期刊Reviews in Aquaculture發表綜述文章。該文在綜述世界各主要養鮑大國養殖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梳理了中國鮑魚養殖模式近60年來的歷史變遷、所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為中國鮑魚產業的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鮑魚是中...

      2023年02月13日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