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海洋代言人丨林翰冰:用魚骨藝術,延續海洋生命

    時間:2021/07/16

    來源:

    瀏覽:


    70.8海洋體實驗室

    113E7


    70.8 Talk

    海洋科學、人文、藝術談



    透過一根小小的魚骨,就可以和大海中消逝的生命進行對話……


    AAEC

    林翰冰

    廈門東方魚骨藝術館館長


    大家好,我叫林翰冰,我是一個和魚骨打交道的人。

    相信大家都吃過魚,那吃完魚肉后剩下的魚骨大家都是怎么處理的?還能怎么處理,當然是扔掉對吧。我從事魚骨藝術的研究20多年,對我來說,魚骨要比魚肉更值錢!

    先給大家看幾幅作品,畫面上這些作品都是用魚骨材料進行創作。


    9BD52

    梵高新作

     

    天才藝術家梵高對藝術的追求,就好比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一般瘋狂。這幅作品上用到的是一種魚鰭骨,這種魚鰭骨的紋路非常細膩,再現了天才藝術家梵高作品細膩的筆觸

     

    72339

    《夏夜里的歌》

     

    這幅作品的材料用的是一種澳洲魚鱗。用白底黑質的魚鱗,來表現夏夜黑漆漆的森林中,恐懼而神秘的氛圍,而魚鱗下面的魚骨就像在樹葉下穿梭的蛇,也像是蚯蚓和蟲子在黑夜里窸窸窣窣的穿行。

     

    748EA

    《漁港晨曦》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漁港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時的景象。作品中的漁船是一種深海魚的魚鰭。這塊魚骨的造新像一艘木質漁船,具有雄渾洗練、淳樸大方的感覺,用它來表現上百艘漁船靜靜停泊在港灣的場景,蔚為壯觀。

     

    B509A

    《藍靈舊夢》系列三組

     

    C95B2

    《藍靈舊夢》系列三組

     

    該系列6幅作品,主要講述藍色大海里的生靈演變進化的過程,和海洋美麗的傳說。遠古人類也是從海洋中演變而來。不管我們的故事有多么精彩,最終都要回歸自然。

    這組作品意在倡導環保理念,呼喚人類要敬畏自然,保護生態。

     

    01

    與魚骨結緣的故事……

     

    從發現魚骨,到把魚骨做成畫,并且成為一門嶄新的藝術門類,我整整花了八年時間。我的故事要從一次朋友聚會中說起。

    以前,我總覺得魚骨很美,很漂亮,但從來沒想過魚骨可以做什么。后來,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時吃到一塊魚骨,質地很白,造型奇特,我好奇的拿起來琢磨,結果令我大吃一驚。

    這塊魚骨的造型竟像一位美麗的少女站在海邊,全神貫注地拉小提琴,白色的裙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的飄了起來。一塊魚骨竟然能有如此造型,簡直不敢想象。


    1EDC6


    第二天,我就根據這塊魚骨的造型神韻,創作了一幅作品叫《婧女琴聲》。作品上是一位美麗的少女,站在海灘上迎風傾斜的椰子樹下聚精會神地拉著小提琴,白色的裙擺微微飄動。后來,這幅作品被廣東一對做音樂的夫婦收藏。很遺憾當時沒能留下作品照片,現在只有這份報紙報道還保留著。

    除此之外,我與魚骨結緣,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因我從小喜愛書法,尤其欣賞大篆。而魚的胸骨就很像大篆的筆畫撇和捺,結構巧妙,線條優美流暢。

    B944


    尤其是大篆的“木”字,這是一種自然真實的美。我認為我找到了一門嶄新的藝術語言。

    于是從那時起,我就一發不可收拾的,一頭扎進魚骨堆里,每天大量的從各種渠道收集魚骨。像海鮮館、菜市場、酒店、海鮮加工廠。最瘋狂的時候,一天買了幾萬元的魚。后來連賣魚的攤主都以為我是開海鮮館的。只要市面上遇到沒見過的魚,再貴我也要把它買回來解剖研究。

    魚買回來,剛開始是給家人吃,一段時間后大家都吃膩了,只能送親朋好友,請他們幫忙,盡管吃魚,只要把魚骨送回來就行。送了一陣子,家人和朋友都吃怕了,有的朋友還特意交代不要再送了,怎么辦?有的魚還挺貴重的,就這樣把魚肉扔掉,實在浪費可惜,很舍不得。

    后來,我就想了個主意,把魚肉做成魚松,這樣也方便儲存,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吃,不容易吃膩。我就開始做魚松送給親戚朋友,結果好景不長,才不到三個月,他們又吃怕了。這下我真的是頭痛了,不知道該怎么辦。

    那段日子,我整天陶醉在魚骨的海洋里,品骨、相骨,自得其樂。這段時間是我今生最瘋狂、最美好,也最快樂的時光。

    7FA1C

     

    廈門本地人最常吃的魚中,水尖魚的魚骨里有一對鴛鴦,一對鳳凰(上圖)。

    而野鰻魚全身都是刺,可以拿來做蝴蝶的觸角;西宮格魚骨則可以做出花卉,葉子和果實,魚骨是沒有所謂的邊角料的。

     

     

    02

    什么是魚骨藝術?

     

    魚骨收集回來,要經過脫肉、去腥、去味、凈白、晾曬、烘干、防霉、防腐等12道工序才可以作畫。在經過12道工序處理后,要先根據材質造型、大小、類別進行分類,然后裝進透明的瓶子里儲存,便于作畫時選材。

     

    探索魚骨藝術的過程,并不容易,我花了八年時間苦苦追尋,才找到了我想要的,屬于魚骨藝術的畫面感。

    2004年10月6日上午,那個畫面感終于讓我找到了。這幅作品叫《暮冬》,它的誕生,也意味著我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暮冬》

    關于魚骨藝術,現在還有很多人不認識,不了解,會以為是魚的標本或者化石。所謂魚骨藝術,它是利用天然的魚骨材料進行藝術創作,主要表現形式有三種:魚骨畫、魚骨裝置藝術、魚骨雕塑作品,三者合稱為魚骨藝術。

    魚骨畫只是魚骨藝術中的一個表現形式而已。

    那么魚骨畫做畫也有兩個表現形式,一個就是根據魚骨的造型,顏色神韻進行創作;另外一個就是先有主題,然后再來找魚骨來進行表現。

    這個叫《酒吧里的天空》,這種就是根據魚骨的造型,然后來想象來創作。


    55074

    《酒吧里的天空》


    這幅作品想表現酒吧里煙霧繚繞的景象。用到的是一種特殊的魚尾骨,這種魚尾骨在經過脫肉、去腥、烘干等工序處理后,形成彎曲狀,用這種彎曲的魚尾骨來表現煙霧非常生動。

     

    8C840

    《百花春之為誰開》

     

    這幅作品希望呈現出春天百花競放、芬芳馥郁的景象。采用的是深海魚的魚鱗進行創作,這種魚鱗質如白玉,形似花瓣,能夠非常好的展現出花海綻放的景象。

     

    1421B9

    《蘊》

     


    這幅作品選用的是尋常的魚骨,但材質和肌理效果很出色。畫面上是一個鳥巢的造型,作品名字叫《蘊》,不僅代表孕育生命,也代表蘊有一切未發生的新生事物。

     

    B9694

    《萌》


    B4085

    《浮華》


    14043C

    《彼岸》

     

    《萌》、《浮華》、《彼岸》等等這些作品,都是先有主題再挑選合適的魚骨造型進行創作。

     


    03

    關于魚骨創作的兩個心愿……

     

    自從找到魚骨的創作靈感那天開始,大約半年的時間里,我一口氣創作了130多幅作品,后來挑選了113幅作品在中山公園圖書館舉辦了個展。

    展覽為期7天,展覽過程中,最觸動我的一幕是沙坡尾一代的老漁民。7天的展覽,他們有些人足足看了6天,我真的很感動。那次展覽感動了不少廈門市民,很多來看展的市民在作品面前發出感慨“魚骨竟然可以做出這么美的畫”。


    魚骨藝術的首次亮相,就受到了許多觀眾的認可和肯定,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讓我對未來魚骨藝術的發展充滿信心,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展覽,萌發了我創辦“廈門東方魚骨藝術館”的想法。

    我記得當時,我在展廳里暗暗的許下兩個心愿:一是我一定要成立一家魚骨藝術館,讓廈門市民想看就隨時能看得到。二是,我要讓廈門的每一根魚骨都能成為藝術品。

     

    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廈門市東方魚骨藝術館在2006年7月23日正式掛牌成立,終于實現了我的第一個愿望。

    如今,第二個愿望還沒實現,但我一直在努力著,相信不久的將來,可以讓廈門的每一根魚骨都成為藝術品。

     

     

    04

    關于對海洋生命延續的思考……


    其實這些年下來,魚骨藝術的發展可以說是困難重重,自然環境的惡化使得魚骨的質量越來越差,從一塊魚骨上就能看出我們的環境保護問題。

    魚生存的水質一旦受到污染,有毒物質就會殘留在魚的骨髓里,慢慢產生病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受污染的魚骨的顏色、骨骼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有些骨頭開始發黃,嚴重的甚至出現了斑點,最嚴重的整個魚骨都扭曲變形。


    2005年以前,我收到的魚骨受污染的相對比較少。2005年以后,回收的魚骨受污染的越來越多,而且很嚴重。我的心情也隨之越來越沉重,正因如此,也促使著我開始創作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作品。

     

    《渴》

    根據鄱陽湖干旱創作的作品《渴》,這幅作品創作靈感來源于2011年鄱陽湖大旱。使用的材料是魚的頭骨,扇形的魚頭骨組合呈現出地面干裂的情景,半個地球因干渴而龜裂,唯一剩下的一棵樹樹葉全都掉光了。

     

    海魂

    《海魂》這幅作品2018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百花杯金獎,也是我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幅作品造型既像成千上萬條魚群,又像洶涌澎湃的海潮。作品寓意是水要有魚,要有很多魚,要有很多快樂的魚,這樣的水才是活水,才真正具有靈魂。說明只有生態保護很好,這樣的海洋才有靈魂。

     

    污染源

    《污染源》是一幅環保題材的作品,畫面上從一顆心冒出的濃煙,污染了整個世界,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令人觸目驚心。這塊像煙霧一樣的魚骨材料,是一種深海魚的鰓鰭骨,經曬干后自然彎曲,形如煙霧,形象生動;下面這顆心是采用魚的背鰭骨組合而成,每一根魚骨就像一支支鋼針扎進我們心頭,時刻提醒人們要關注自然,依循其道,活于自然。

     

    1D7F4

    《有一天》

    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而這幅作品所表現的正好相反。地球失去引力,蘋果、樹葉都往天空飄去。人類無休止地開采地球資源,無休止的掠奪地球資源,當地球資源耗盡,這一天來臨時,人類還能夠在地球上生存嗎?

     

    F6D74

    《帶著樹一起飛的鳥》

    作品中的小鳥選自魚鰓骨兩邊的骨頭。近看是小鳥,遠看像樹葉。我們知道,現在環境污染很嚴峻,小鳥的生活狀態是越來越艱難。這幅作品表達作者對當下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譴責。


    我研究創作魚骨藝術20多年,從中領略到魚骨材料造型之美,海洋之大,自然之神奇,也從中感受到保護海洋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作為一個“海洋藝術家”,我希望通過藝術創作,延續海洋“生命”,喚起人們對海洋,對環境的思考。希望通過這樣的藝術作品來呼吁人們要敬畏自然、保護生態,保護海洋、珍愛生命。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人在模仿、盜版我的作品,我希望社會上這些喜歡魚骨藝術的愛好者們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來學習,如果真心喜歡,歡迎你們到鼓浪嶼來,我會一直守在這里,將魚骨藝術堅持做下去。自從我考上鼓浪嶼工藝美術學校到今天30年,一直生活在鼓浪嶼這片藝術熱土上。是鼓浪嶼給了我藝術的靈感,是廈門這片海給了我創作的源泉。20多年來我堅持做魚骨藝術,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傾家蕩產也要堅持前行。很多人不理解,有些人會問,到底是什么樣的信念讓我堅持走到今天?

    我想說的是,魚骨藝術是一門嶄新的海洋文化藝術,而不是一門新的工藝品。我希望能用魚骨藝術來講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宣傳海洋文化。對我而言,魚骨比魚肉更值錢。

    謝謝。


    14789F

     


    演講嘉賓:林翰冰

    文字整理:盛

    視頻制作:李水平

     

     

    D32E


    版權說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和摘編。

     


     

     

     

     

    上一篇: 海洋代言人丨詹朝霞:“廈門號” 的百年傳奇 下一篇: 海洋代言人丨劉毅:潮汐之間,探秘海洋邊緣的神奇生物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