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海洋體實驗室

70.8 Talk
海洋科學、人文、藝術談
其實,我們的潮間帶,有非常多特別有意思的故事,特別好玩的物種,期待大家以后有時間去海邊的時候,可以多看看海邊的生物。探秘潮間帶,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保護潮間帶。

劉毅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理事長
大家好,我是劉毅,來自紅樹林保育聯盟。今天我們要講一個主題叫做《潮汐之間》。
我們都知道廈門是一個海洋城市,小朋友平常周末的時候都特別喜歡去海邊挖沙子、玩水。
那么,潮汐之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簡單來講,漲潮退潮可以影響到的地方就叫做潮間帶,就是漲潮的時候被淹沒,退潮的時候露出來的一塊區域。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不同底質的潮間帶有著不一樣的生物。基本上我們可以把海邊的潮間帶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就是小朋友特別喜歡去的,有大量沙灘;第二種,有一些礁石的地方;第三種,外面有很多的淤泥,在高潮帶和中潮帶生長著一些紅樹林。
PART 01
過去我經常帶小朋友去海邊的潮間帶玩,有一次帶小朋友去玩,走著走著,突然一個小朋友“啊”一聲,然后很驚訝地看著我,“老師這是你干的嗎?” 我說,這不是我干的。

大家應該有人知道這是什么?是海參,很多人都吃過。
我們知道海參其實非常軟,沒有什么堅硬的外殼,棘刺什么各種各樣的東西,而且爬得很慢。那它怎么保護自己呢?它又不像烏龜有非常堅硬的殼,又不像刺猬有很多的刺。它會怎么樣?

吐出它的內臟,吐出一堆東西來。吐出的畫面有點難過,所以它一直閃。吐出的東西有一部分是它的腸子,有一部分是它的呼吸系統。你看那些細細長長的黃色的白色的,那個是它的呼吸系統叫做居維氏管。
它吐出來這些東西以后,敵人就有東西吃了。開始很認真地吃這些看起來很惡心,但很美味。
這個時候海參就慢吞吞地跑掉。等到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有足夠豐富的食物的時候,大概7~10天,它的內臟、它的呼吸系統又可以再長出來。所以有一些海參,就依靠這樣的一種方式來生存。
有一些海參它還不一樣,它們分泌什么?
它分泌膠水,特別的黏。我們都知道502膠水,黏到手上可能你得用解膠液才能夠把它處理掉。海參它分泌出來的這種膠狀的物質,一遇到空氣就變成了膠水。

這是我拿著海參分泌出來的東西,我用另外一只手想去把它扯下來,結果兩只手都被粘住了。這一類的海參它把膠水分泌出來后就把敵人糊住了。敵人想跑,但爬不動,抓不到它。它就可以慢慢地跑掉。

其實海參有非常多種,這個在廈門的海邊可以見到,叫做海棒槌(上圖)。它動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的大腸在蠕動促進消化的樣子。

海參是怎么吃飯的呢?有沒有人觀察過?我們看一下這個也是廈門海邊非常常見的,叫可疑翼手參(上圖),還有很多的觸手,水流流過來的時候帶來了很多細微的顆粒、硅藻等,它們就捕捉水流里面這些食物,塞到嘴里面去。
PART 02

大家覺得這一盤看起來像什么?有一些人說像拌面,有一些人說像粉絲。它有一個俗名叫做海粉。這個東西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的廈門還是進口到東南亞非常重要的一個海產品,據說它清涼解毒。
它到底是什么東西呢?它其實是藍斑背肛海兔產的卵。

這張圖也在廈門拍的。圖上可以看到有很多凸起的文蛤的殼等,每一個黃色的箭頭都是一只藍斑背肛海兔。這里有很多金黃色的一坨一坨的,就是它的卵囊群。
藍斑背肛海兔很有意思,它是雌雄同體。在繁殖的季節,藍斑背肛海兔都從近海爬到潮間帶來,然后開始拉火車。這只藍斑背肛海兔的前半部分是雄性,后半部分是雌性,就這樣拉火車來交配,有的時候可以有一長串到二三十只。
當時上個世紀的廈門漁民,就把這些藍斑背肛海兔都收集起來,放到養殖塘里,來獲取足夠多的海粉——也就是藍斑背肛海兔的卵囊群,然后再曬干再出口。
它們看起來沒殼對不對?事實上它也是一種貝類,貝類屬于軟體動物。但它的殼已經完全退化掉了。
那么我們又要回到剛才第一個問題,像海參一樣,軟軟的這些生物,藍斑背肛海兔它怎么保護自己?

它的身上有一個秘密武器,你看我戳一下它,它會分泌出紫色的液體。
紫色的液體有什么作用呢?把周圍的海水全部都染紫色,模糊視線,敵人就找不到,它就可以趁機逃跑。紫色的東西是由它背部的肛門旁,一顆像大米一樣的紫色部位分泌的。
運用同樣的生存策略的還有章魚和墨魚,只是它們分泌的是黑色的墨汁。
PART 03
很多年以前,我在廈門的海邊看到了礁石上面一圈一圈的蚊香狀的東西,一坨坨交織在一起,困擾了我好多年。

后來我發現它的旁邊有長得像斗笠一樣的生物,我們可以簡單稱它為笠螺,斗笠的笠。它們產卵的時候,就畫圈圈產卵。圈圈里面有成千上萬的卵,這是很有意思的。

后來我做了紅樹林的研究,研究紅樹林里面的軟體動物,我就發現紅樹林里有一些長得像耳朵一樣的耳螺,它們在產卵的時候也畫圈圈(上圖)。有不同的顏色,有金黃色的,有橙色的,非常的漂亮。
有一次我帶一群小朋友在一國兩制的海邊看潮間帶的生物,走著走著,又一個小朋友“啊!老師,剛才的一個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手里的珍珠奶茶倒下去了。”圖中的物體特別像珍珠奶茶的珍珠對不對?也像蝌蚪或者一串葡萄。

這個是什么東西呢?我就在周圍尋找,最后發現了一種生物,它叫墨魚或叫烏賊。烏賊產的卵。
墨魚產卵的時候喜歡選擇在枝條一樣的地方。這是一種柳珊瑚,它們喜歡在上面產卵,海水來的時候柳珊瑚就豎起來,它們隨著水流飄。等到烏賊寶寶快要成熟時,就像剛才我說的吹氣球一樣,前面的部位就變大變透明了。小烏賊就從后面跑到了前面來。晚上的時候你拿手電筒照著它,它就會跟著手電筒的光源轉動。

這是干什么呢?我們知道有一個詞叫做趨光性,很多的生物對光線是非常的敏感的。
比如說我們小朋友最熟悉的一種魚——鮟鱇魚,它的頭上有一個燈籠,也叫燈籠魚。它們利用頭上點燈,不是為了在深海里面照明,而是為了吸引食物。
所以很多海洋生物,包括陸地上的昆蟲都有趨光性。像烏賊、魷魚這些頭足類有很強的趨光性。所以人類利用烏賊、魷魚的趨光性,在繁殖的季節的時候就大量捕撈它們。晚上把船開到海里去,然后在船的兩邊點上非常亮的燈。這些魷魚、烏賊就順著光源游過去了,漁民們撈起來就好了。
PART 04
過去接近20年,我都在做一個工作,針對紅樹林的研究和保護。
平時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紅樹林為什么叫紅樹林?從天上看沒有紅色,從紅樹林里面看沒有紅色,從水底下看紅樹林也沒有紅色。所以紅樹林怎么看都沒有什么紅色,為什么它叫紅樹林?因為被提問的太多,我們就做了一個動畫片,叫做《百秒認識紅樹林》。

事實上外觀上看不到什么紅色,它是心紅,表不紅。它的樹皮里面富含一種化學物質叫單寧酸,單寧酸遇到空氣氧化就呈現了紅色。
單寧酸在我們日常生活里也非常常見,比如說我們吃蘋果的時候,把皮削完后,放一會兒會怎么樣?變成一點一點的銹色,褐色的斑點。這是果肉里面殘存的單寧酸,遇到空氣后氧化的結果。事實上大部分植物都或多或少含有一點單寧酸。植物果實在沒成熟時,單寧酸的含量是相對高的。
果實大部分是綠色的, 比較硬,又沒香味。這個時候它不希望傳播它種子的這些動物來吃,為什么?因為它的種子還沒有成熟。當它的種子成熟的時候,植物的果實就釋放出了很多很多的信號。比如說它的果皮顏色由綠色變成了紅色、黃色,更鮮艷了;比如說釋放一些酚類的物質,有了香味;比如說果肉變得更疏松了;比如說更甜了;比如說單寧酸含量降低,不再苦澀。所以單寧酸的味道是苦澀的味道.
我們在哪里可以看到紅樹林呢?中國的東南沿海,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很多沿海城市都分布著紅樹林。在廈門也有非常多的紅樹林,海滄灣公園、筼筜湖前面的筼筜書院導流渠周圍都是紅樹林最容易觀察的地方。

紅樹林除了對于植物以外,它對于整個生態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紅樹林里面生活著非常多的動物。小朋友們都喜歡螢火蟲嗎?螢火蟲的它最璀璨最耀眼的時候其實是它的生命的末期了,只有7~10天的時間。這段時間里它們要不斷飛行,發出閃光,尋找異性,然后進行交配繁衍下一代,完成使命。

但實際上螢火蟲一生當中最長的一段時間是幼蟲期,有一些螢火蟲的幼蟲期甚至可以達到10個月。螢火蟲的幼蟲吃什么呢?淡水的螢火蟲幼蟲,它們吃田螺。陸地上的螢火蟲幼蟲吃蝸牛。紅樹林里面有一些螢火蟲,它的幼蟲就吃耳螺。
紅樹林耳螺是我主要研究的一個類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紅樹林淤泥里面的一個不起眼的貝類,居然跟我們喜歡的螢火蟲扯上了關系。事實上在國內很難看到紅樹林里面的螢火蟲,但是如果我們有機會去東南亞,比如泰國、馬來西亞等。
這些國家河口的區域一般都有紅樹林。你晚上的時候坐著小船到紅樹林河口,把燈都關掉,這個時候你就發現慢慢的突然兩岸紅樹林的樹上就會閃光了,很像圣誕樹。
有一些樹上的是一亮一滅成千上萬螢火蟲一亮一滅、一亮一滅。好像有個開關一樣,這叫同步閃的螢火蟲。有一些樹上是亂七八糟的閃,這邊閃一下那邊閃一下。那是異步閃的螢火蟲。紅樹林事實上也有很多種的螢火蟲,非常漂亮。
PART 05

講到夜晚,我們就要來講一講,其實潮間帶的生物跟陸地上生物一樣,有很多是在夜里活動比較活躍的,所以我們在做潮間帶生物的研究和觀察的很多時候都是選擇夜間。我們叫做夜間觀察。這是在廈門環島路的觀音山海灘。
夜晚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發生了。比方說這個,看一下長得像什么?

海水來的時候它會伸出很多小觸手,它的俗名叫海仙人掌,學名叫做強壯仙人掌海鰓。當你把燈光關掉的時候,觸碰它,就會發出熒光,它是被動式的發熒光。
為什么海仙人掌它會發熒光呢?
很多的海鰓類分布在淺海的近海區域比較深的地方,晚上非常的暗。它也是很軟的一種生物,沒有殼,所以它也比較容易受到敵害。
可以想象一下這個熒光只有人家碰它的時候它才會發出,是被動發光。所以和它的食物是沒有關系的,反倒是跟它的防御是有關系。當它的敵人想要吃它的時候,一碰到它,它就會發熒光來恐嚇敵人。想象一下,一片黝黑的大海里面,突然有一道特別亮眼的熒光的時候,誰都會被嚇到,對不對?
接下來我們要講海邊潮間帶特別常見的一類物種叫做石磺。

石磺也是一種貝類,它的貝殼已經退化掉了,它有什么特點呢?我歸納一下它的特點——邊吃邊爬邊拉。后面一條物體就是它的排泄物。
它的爬行路線也是這樣的。當食物豐富的時候,它拉出來就像面條一樣。當食物比較匱乏的時候就斷開了,一顆一顆像大米一樣。
因為我研究紅樹林的軟體動物,對于紅樹林區域的分布的軟體動物特別感興趣,很早以前我就看到網上有個圖——船蛆。

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情。我們知道廈門灣包括九龍江口,事實上紅樹林里面都有船蛆的至少兩種,但是小。所以有一年我們去到菲律賓的時候,特別請當地的向導幫我們找這個船蛆。不要以為這是擺拍,我給你們看一下有沒有吃,好吧?
前面看到我們把木頭打開找到了船蛆,但船蛆為什么叫貝類呢?因為它的最前面有兩片貝殼,合起來呈一個半圓形,最前面有很多分立的像刀片一樣的結構。我們現在挖隧道用的盾構機,它的刀片的原理就是和船蛆學習的。學習船蛆怎么樣在木頭里面不斷的鉆洞,一邊鉆一邊把木屑吃掉。
PART 06

在廈門的海邊,走著走著發現灘涂上有一個像蠟燭一樣東西,嘗試戳一戳,縮進去了這也是一種海腮,沙箸一類的。等到海水漫過來的時候,它的中間柄旁邊那些(結構)就像羽毛一樣就豎起來了,看起來像一根羽毛筆一樣特別的漂亮。

跳跳魚很有意思,是兩棲的魚類。當海水漲過來的時候,它會像正常的魚類一樣,就在水里面獲取氧氣來呼吸。當海水退去以后,它在光灘上面還是照樣能生活。它在離開水的時候它會用力含一口水在嘴里面,然后透過這口水來獲取氧氣。同時它會在水坑里面打個滾,把身體的表面的皮膚弄濕潤,表皮皮膚的這些毛細血管也能夠有助于它從濕潤的水體里面獲取氧氣。活動一段時間以后,它一定還要回到水坑里面再打個滾。
我們再來看一下它怎么吃飯。彈涂魚吃飯的時候就像吸塵器一樣左右左右擺頭,通過這種動作攝食灘涂表面的硅藻和有機碎屑等食物。

我們在海邊經常能看到寄居蟹,寄居蟹它也會通過自己的蛻殼不斷的長大,但長大的過程中,它就要換房子。
事實上寄居蟹它也是有審美的,如果同時同樣一個大小的螺殼放在它前面的時候,它一定會選擇沒有破洞的新鮮的好看的殼,而不會選擇一個特別丑的爛的有破洞的殼。
寄居蟹換房子的時候特別有意思。換房子的時候,所有的寄居蟹都會順著尸臭味聚集到換殼的地方。然后它們就像幼兒園排隊一樣,開始從大到小排隊,最前面的那一只寄居蟹就是最大個的,當它爬到新房子里面去的時候,舊房子就騰出來了。比它個體小的寄居蟹就可以換到它原來的舊房子里面去,然后是個體更小的第三個、第四個,寄居蟹就都有新房子住了。可持續性發揮的非常好。
PART 07
有個成語叫做橫行霸道,講的是螃蟹。螃蟹是橫著走的,這個可能是大家的通識,可是有一些螃蟹就不一定只是橫著走,像短指和尚蟹。它們可以豎著走,可以斜著走,甚至可以轉圈圈打洞。
有時候我跟小朋友說,小朋友這種叫做短指和尚蟹,為什么?因為它像一個光頭一樣,就是像和尚一樣,對不對?一個小朋友說 “老師不對!”,“那應該叫什么名字?”我問他說。他說應該叫做包貝爾蟹。

在沙灘上遠遠的看到一成片的都是短指和尚蟹。可是你一走近的時候就全部沒了,因為它們鉆洞的速度非常快,一受到擾動就躲了起來。我們在廈門的集美、海滄一些地方都能看到它。
螃蟹打架是特別有意思的,比如說大眼蟹(下圖),它的特點是眼睛特別長。但它們打架的時候就像商量好了一樣絕不夾對方的眼睛,看到沒有?不管怎么打,就是不夾。因為我夾了你的眼睛,你也會夾我的眼睛。

招潮蟹會為了占洞口或者占配偶打架。雄性的招潮蟹打架會比較常見。一只螃蟹贏了,爬進洞了,其它的螃蟹很不開心,給它洞里把土填上。
我們看到沙灘上面有很多的小小的一顆一顆的排列起來的沙畫就是韋氏毛帶蟹干的。它們的主要食物就是沙子里面或表面的一些有機碎屑。它們打架很有意思,最后會像日本的相撲選手一樣。

海邊還有很多各種有趣的生物,比如像萬歲大眼蟹。
為什么叫萬歲大眼蟹呢?因為它吃飯吃著吃著就開始做動作,它動作是什么樣子?萬歲。很像我們古代大臣去朝拜、朝見皇帝的時候。
還有很可愛的角眼拜佛蟹、又叫角眼切腹蟹。它更有意思,一邊認真吃飯,吃著吃著突然開始做操,做著做著又突然開始吃,特別有趣。

有一次我在海邊看到一個什么?烈焰紅唇。感覺我的桃花運來了,這個是一種海葵,它把觸手收進去的時候,那個瞬間剛剛好,特別像一個紅唇。
所以其實我們的潮間帶有非常多特別有意思的故事,特別好玩的物種。期待大家以后有時間去海邊的時候,不要只玩沙子,不要只玩海水,也可以多看看海邊的生物。那么我們還有一個紅樹慢慢畫(公眾號:紅樹林保育聯盟)是介紹潮間帶生物的,每周一更新。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演講嘉賓:劉毅
文字整理:林杰
視頻制作:李水平

版權說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和摘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