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推動海洋科普工作創新發展,提升科普志愿者隊伍的科學素養和服務能力,5月14日上午,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和廈門市海洋與水產學會在希平樓C2-403聯合舉辦“碧海丹心”科普服務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訓會。活動由海洋科技博物館副館長張朝霞老師主持。“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項目“碧海丹心”志愿服務隊的100余名志愿者參加了培訓。
廈門日報社原副總編朱家麟、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游偉偉、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副教授林琳先后作分享交流。朱家麟首先以其作品《廈門吃海記》為例,分享了講好海洋故事的秘訣。游偉偉長期致力于海洋成果的科普轉化,他以可持續海水養殖產業鏈為核心案例,聚焦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場景拓展,和大家一起探討了助力“產業+科普”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在日新月異的技術迭代過程中,傳播媒介給新媒體藝術帶來許多挑戰和機遇,林琳以此為切入點,介紹如何將數字媒體藝術更好地應用于科普活動中,為科普過程增添別樣詩意。
志愿者們認真聆聽學習,紛紛表示這次的培訓干貨滿滿,今后會將所學融入到科普志愿服務工作中,結合實際、發揮實效。培訓會還表彰了一批在各類志愿服務項目中表現優秀的志愿者,并通過抽獎活動活躍現場氣氛,增強與會志愿者的獲得感。
學院將依托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持續做好科普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和培訓工作,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管理規范的志愿者隊伍,整合優質科普教育和科普服務資源,扎實開展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吸納更多公眾成為海洋科普知識的傳播者,以科技之力為海洋發聲。
文:周子恒
圖:歐陽雨荷
編輯:黃藍青
審核:張宇、唐騰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