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COSEE China《認識研究者》系列采訪上線

    時間:2012/06/08

    來源:

    瀏覽:

    COSEE China認識研究者系列采訪上線

     

    海洋科學是在你眼里是什么樣的?科學家又是什么樣子?你知不知道,在海洋里,許多生物可能產生性轉化?曾經是雌的,后來有可能變成雄性?你不知道赤潮為什么會形成?浮游生物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你知不知道……

    68日,世界海洋日開始,COSEE China帶你走近海洋研究者,看看他們在做什么?他們所關心的,是不是你關心的?

    《認識研究者》系列采訪,陸續上線,敬請關注!

     

    認識研究者Researcher

    王海黎(Haili WANG):海洋中的光學現象,光線到了海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海水中的組分比如浮游植物、藻類,將如何影響光子在海洋中的傳遞。王海黎博士將在這里講述他和海洋光的故事。

    蔡平河(Pinghe CAI):海洋如何吸收大氣二氧化碳,從而緩解溫室效應?污染物進入海洋,被泥沙等沉積物所吸附,沉到海底后,再次釋放,成為二次污染。蔡博士在此分享他研究污染物的二次釋放的方法?敬請關注。本質上,科學、藝術、文化沒有區別,他們都很美!

    陳炳章(Bingzhang CHEN):你是否了解,微小的浮游植物可能導致水華,導致赤潮,影響氣候,影響我們的生活?世界海洋日,讓這段視頻帶您認識陳炳章博士,和他對浮游植物的研究。

    劉敏(Min LIU),主要研究雌雄同體魚類的生物學和性轉化的調控機理,巖礁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和保護,石首魚類的物種多樣性和保護,珊瑚礁魚類(食用魚和觀賞魚)全人工養殖,以及中國是珊瑚的分布和生態學研究。查看視頻  

    李炎(Yan LI),1954年出生于廈門鼓浪。1973年到廈門后溪種3年水稻,1976年補員回廈門二中任物理教師,1977年考上北京大學地理系……10年來在廈門大學參與臺灣海峽及毗鄰海域海洋動力環境實時立體監測系統,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致力于海洋科學與技術成果在中國海洋事業的轉化。 

    高坤山(Kunshan GAO),1958年生于山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美國夏威夷大學博士后,基金委杰青獲得者,國際海洋酸化研究IGBP-SCOR-UNESCO工作組成員,廈門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藻類生理生態學與海洋光合作用;研究焦點在于CO2濃度升高、海洋酸化及UV輻射的生理生態學效應。

     

     

    科學的背后 Behind the Science

    施薇(Vera SHI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秘書,為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研究生教育等活動提供輔助與協調。2009年起接觸海洋科普教育,目前兼任中國海洋科學卓越教育伙伴計劃兼職協調員。

    鄭子航(Zihang ZHENG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人事及行政秘書,負責實驗室人員聘任,同時負責東山臨海實驗與觀測站的項目聯絡。

    傅蒙娜(Mona FU 海洋與地球學院氮循環組教授助理,主要幫助處理教授的日常行政工作,協助PI進行實驗室籌備與建設、經費管理、項目申報、實驗室學術交流與研究生教育工作。

     

    本系列采訪由中國海洋科學卓越教育伙伴計劃(COSEE China)廈門大學辦公室制作

    201268

     

    背景材料:

    “中國海洋科學卓越教育伙伴計劃” Centers for Ocean Sciences Education Excellence China,簡稱 COSEE China)于2010年成立,由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發起,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該計劃在廈門大學與中國海洋大學設立協調辦公室,已開展并正在籌劃一系列海洋科學公眾教育活動,旨在以COSEE China為平臺推廣獨具中國特色的海洋科學與文化教育,促進國際海洋科學與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海洋科學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同時通過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之間的緊密合作,向公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促進對海洋的認知,提高全民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推動海洋科學研究和教育的發展。

    本次采訪包括了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部分研究人員和工作者。除在世界海洋日(68日)發布的部分采訪外,接下來還將陸續制作其他采訪資料,歡迎您的關注。

    如您有興趣接受采訪、介紹您的研究,或者對我們的研究有任何興趣或問題,歡迎聯系Emily H. King (ehk_cosee_china@xmu.edu.cn),劉敏(minliuxm@xmu.edu.cn)或施薇(vera_shiwei@xmu.edu.cn)。

    上一篇: 2012中學生水生科學暑期生態營 下一篇: 登上海洋二號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