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海洋體實驗室


\ 70.8 Ocean Month /
11月22日,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攜手路橋游艇旅游集團,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洋文化研學活動。廈門日報的40位小記者們和家長們在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楊位迪工程師的帶領下,在歡聲笑語中探索海洋奧秘、收獲滿滿“干貨”,并親身投入實踐,在海上乘風破浪!
#戴上眼鏡,潛入南海

活動開始前,陸續到場的小記者們就先收獲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VR體驗!在學生助理的指導下,小記者們戴上VR眼鏡,跟隨楊位迪老師一起“潛入南海”,享受珊瑚觸手可及、小丑魚環繞身旁的視覺盛宴,體會高科技帶來的身臨其境的潛水體驗。
#結緣海洋,走向深藍
VR體驗結束后,講座正式開始。楊位迪老師以“結緣海洋,走向深藍”為主題,向各位小記者們分享了自己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他首先用潛水的話題和小記者們進行互動,并與自己的女兒共同給大家演示潛水裝備的使用方法,瞬間拉近了與小記者間的距離。

接著,小記者們正式開啟了海洋生物的探索之旅。在動感的海草舞音樂配上真正的海草舞中,全場氣氛推向高潮,小記者們不由自主地被這些神秘、有趣的海洋生物深深吸引。他們在楊位迪老師的指引下領略了海底五彩斑斕的珊瑚、見識了會搖擺跳舞的“性感蝦”和悠閑自在的綠海龜。提問環節,知識面廣闊的小記者們并沒有被“深海的溫度有多低?”“深海的生物是多還是少?”這樣的小問題所難倒,而是踴躍舉手,積極互動,收獲了嘉庚筆記本、帆船票等精美獎品。

探索這些奇妙的海洋生物需要先進的科研設備和手段,小記者們所領略到的奇妙海底風光,需要靠嘉庚號和ROPOS水下機器人來尋找。楊位迪老師向各位小記者們展示了ROPOS水下機器人海底作業的過程:用真空泵吸走海星,放置誘捕籠等待“愿者上鉤”,這讓小記者們不僅體驗了一趟海底之旅,也過了把小小科學家的癮。
沙龍結束之時,楊位迪老師呼吁大家關注海洋垃圾、積極投身海洋保護事業,一起守護這片我們賴以生存的蔚藍。
#百舸競航,乘風破浪

紙上得來終覺淺,小記者們的海洋研學之旅還需一趟緊張刺激的實踐來收尾。好學的小記者們在等待登船的同時還不忘請楊位迪老師為他們答疑解惑。上午約11時,小記者們正式登上帆船,乘風啟航。迎著海風,巡游五緣灣,近距離接觸“海洋之星”青少年帆船賽的運動員們踏浪而行的英姿。

廈門日報的小記者們在奇妙又歡樂的海洋文化研學課堂上收獲滿滿,用一把把知識的鑰匙打開神秘海洋迷宮的大門。海洋文化研學活動中豐富多彩的線下科普和實踐活動正在潛移默化地傳播海洋文化、播下海洋的種子,讓更多人認識海洋、關注海洋,增添探索海洋的興趣。
#孩子說

#奇軒:
此次活動最讓我欣喜的是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在出海的過程中,看到碧藍清澈的海面,更加深了我對海洋的好奇,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海洋知識,對海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廈門是一個濱海城市,廈門的孩子都應該多親近海洋,我也很期待還能有機會參加類似活動。
#連苗燁:
在文化沙龍中,通過佩戴VR設備,看到了海底科研設備和海洋生物,讓我對海洋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乘帆船航行于海上,我把腳伸進清澈透明海水里,感覺冰冰涼涼的,這樣的體驗還是第一次。
#家長說
#昊軒爸爸:
本次日報小記者團的活動十分圓滿,要感謝幾位美女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她們的現場協調能力很強,一切井然有序;楊老師精彩的分享讓人大開眼界,獲益非淺,讓小朋友及家長都學習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帆船的實踐活動更是讓人流連忘返,更從實際出發去接近海洋,感受海洋文化,希望有更多的這種有意義的活動。
#逸辰媽媽:
生活處處皆課堂,孩子的學習不僅是在課本中,也是在萬千的社會實踐中。周末的探索海洋文化實踐活動,孩子們不但領略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還在帆船體驗中親身感受人類與海洋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未來猶如廣袤的海洋一樣,有許多未知等待孩子們去探究,帶著好奇與求知,我們一起奔向星辰與大海吧。
#紀程:
自從孩子有幸加入小記者團,我也陪同參加了不少的活動。如同以往的活動一樣,這次的海洋文化研學活動依然精彩和生動,在工作人員的貼心安排下,孩子們從多角度了解海洋文化和海洋保護的意義,積累了更生動直觀的知識,除了有機會練筆、投稿,更是再次為自己的成長墊上一塊基石。
撰文 - 李思翰、林喆瀅
攝影 - 黃林霖、路橋游艇旅游集團
視頻 - 路橋游艇旅游集團
Presented by
70.8 海洋媒體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