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效琬
科學指導:Gui
導語 /Introduction/
上回我們說到,珊瑚的成長路上面臨著諸多疾病,而當珊瑚披上“白色禮服”時,竟然是敲響了走向死亡的警鐘?
當一個人對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趣來,情緒消沉,生活仿佛失去了顏色,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癥,需要得到及時的疏導治療,不然后果十分嚴重。
與人類相類似,在藍色大海之下,珊瑚的身上也存在著同樣的自殺式進程,你贊嘆于她不同往日的純白裝扮,素雅恬靜,而她其實正在一點一點地失去繽紛的顏色,最終走向死亡。珊瑚也得病了,這種病叫做珊瑚的白化現象(coral bleaching)

在健康狀態下,蟲黃藻等共生藻類為原本的珊瑚提供了主要的食物來源,以及自己繽紛的顏色。正是在他們的陪伴下,珊瑚才能呈現出我們所看到的絢麗多彩的樣子。

/ 01 她如何披上白色禮服? /

一旦珊瑚受到了來自外界環境溫度、光照、營養物質等條件的壓力時,便開始變得亞健康,他們會處于應激狀態下,開始排斥自身組織中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共生藻類,露出自已白色的骨骼。
他們在失去顏色的同時,還失去了體內的“送餐員”與“清潔工”,自身狀況急轉直下。

1是健康的珊瑚,2是處于壓力下的珊瑚,3是白化的珊瑚
(來源:NOAA)
珊瑚的這種“抑郁向斷交”涉及多種過程,包括蟲黃藻的原位退化、將蟲黃藻從腸系膜細絲釋放、以及藻類從內胚層脫離的宿主細胞內釋放等等。
也就是說,蟲黃藻可能在珊瑚之家里與珊瑚反目成仇而被“氣死”,或者直接被珊瑚從家里趕出去。不同的因素對珊瑚所造成白化機制存在差異,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曾經五彩斑斕的珊瑚披上了白色禮服,籠罩著陰霾。
/ 02 到底是什么“致郁”了珊瑚呢?/

“兇手”一號:溫度
首要原因就是溫室氣體排放過多,導致海水溫度上升,高溫刺激會使珊瑚體內的蟲黃藻發生光合系統電子轉移受阻、D1蛋白遭破壞、活性氧物增加、細胞凋亡、細胞壞死等現象,最終導致蟲黃藻光合色素受損無法為珊瑚蟲提供供應,甚至產生有毒害于珊瑚蟲的物質,從而被珊瑚驅逐開始游離,最終二者的共生系統不歡而散。

鹽度也對珊瑚正常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健康的鹽度范圍一般是27%~40%,造礁珊瑚有一定的抗鹽性,有些能在鹽度很高的的海水中生長。一旦海水的鹽度下降,比如河口區、生活污水排放,珊瑚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將共生藻排出體外,從而可能引起珊瑚白化。

重金屬污染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珊瑚共生的蟲黃藻密度隨著Cu2+濃度的增加,表現出先上升而后持續下降的趨勢,直至珊瑚白化;病毒與細菌也會侵擾珊瑚的健康,從而導致珊瑚共生系統的破壞。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決定著珊瑚與其共生藻類的健康:水質、水況、天氣等等,各個因素作用于珊瑚的時間長短也會影響珊瑚生長發育,不同種或不同地區的珊瑚抵抗力也存在差異,這就使得人們對于珊瑚白化過程的分析和抑制變得更加困難。
“抑郁后”的珊瑚會發白,雖然沒有死,但失去了他往日的活力,會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脅,并且降低了珊瑚的繁殖能力、減緩珊瑚生長,這些反常的狀態最終會造成越來越多的珊瑚死去。
不容樂觀的是,若白化持續時間過長、沒有加以保護珊瑚礁便難以挽回。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協會的數據,從2014年到2017年,世界上大約75%的熱帶珊瑚礁都經歷了嚴重的熱應激,而這種熱刺激對于世界上30%的珊瑚礁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珊瑚白化進程一開始是可逆的,但不加以恢復便最終導致死亡
(來源:Grant Smith,2020)
首先你可以給他再找一個“好朋友”,紅樹林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科學家發現,在紅樹林的庇佑下,珊瑚群體可以更好的抵御外界的高溫刺激,減輕了熱應激下漂白的嚴重程度,從而躲過這場浩劫。
因為紅樹林提供了遮蔭環境,且水體渾濁程度較高,降低了太陽輻照度和溫度。另外紅樹林中的珊瑚共生功能體(holobionts)也顯示出獨特的微生物組成,使它們可能在未來氣候條件的極端環境中存活下來。

成片的紅樹林(來源:OC實驗室紀錄片《紅樹林的智慧生活》)
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紅樹林,而且紅樹林生態系統自身也需要面對來自環境各方面的壓力。
抵御高溫也并非無休止的,只是擴大了珊瑚的耐受閾值,一旦遇到更為極端的天氣,紅樹林也是自身難保了,因此開導珊瑚的關鍵仍然是緩解海洋溫度的持續升高,維護海洋環境各項物化指標的健康穩定。
珊瑚的白化是他們患病的開始,也是他們生命的尾聲,與其說它是以這種方式向自然、向人類呼救,不如說是以冰冷的白色謝幕,并預告人類未來的命運。就算你我無法從事于一線的珊瑚恢復,但卻可以通過減少CO2排放、降低海洋富營養化、不使用珊瑚制品等途徑來對這片脆弱的生命群進行保護。
今日知識點
(精華濃縮)
珊瑚受到外界環境壓力時,會處于應激狀態,排斥共生的蟲黃藻,開始白化。
導致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有海水溫度上升、鹽度下降、重金屬污染等。
紅樹林的庇佑可以減輕珊瑚的白化程度,但應對珊瑚白化問題最重要的仍是緩解海洋溫度上升、維護各項指標穩定。
意猶未盡?
關注我們,
且等下期開館~

參考資料:
[1]陳燕, 李成才, 晁飛飛,等. 環境因子對造礁石珊瑚白化影響的研究進展及思考[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6, 000(002):129-130.
[2] Parmar J N , Kardani H K , Hk S , et al. CORAL BLEACHING. 2020.
[3] Smith G , Spillman C . Ocean Temperature Outlooks - Coral Bleaching Risk: Great Barrier Reef and Australian waters. 2020.
[4] Johnson J V , Dick J , Pincheira-Donoso D . Mangrove forests mitigate coral bleaching under thermal stress from climate change. 2021.

海洋代言人主題館—70.8珊瑚館,
館長Ming、副館長Gui與5位管理員
黃玉霖、林喆瀅、李思翰、張效琬、黃林霖
不定期為大家講述珊瑚的故事……
PS:發布周期不定,全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