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自然界的偽裝大師——烏賊

    時間:2021/11/04

    來源:海洋科技博物館

    瀏覽:

    提起“偽裝”,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變色龍。但在浩瀚的海洋中,也有一種動物善于運用各種“偽裝”技巧。它就是我們這期介紹的主角——烏賊。

    烏賊,本名烏鲗,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與章魚和槍烏賊(俗稱魷魚)近緣。現代的烏賊出現于2100萬年前的中新世,祖先為箭石類。特征為有一厚的石灰質內殼。烏賊種類繁多,約有350種,身長可達10米,已知最小的烏賊是雛烏賊,身長一般不超過1.5cm。

    小帖士1:章魚、烏賊、魷魚的簡單辨認方法

    烏賊:體短粗胖,身體兩側有比較大的鰭身,體內有白色石灰質的內貝殼(部分耳烏賊沒有),有8短2長共10條足,足相對較短

    魷魚:體型細長,有較大的鰭,體內有一片薄薄的透明的內貝殼,有8短2長共10條足。

    章魚:大部分沒有鰭,體內完全沒有內貝殼,只有8條長短相同的足。

    小帖士2:烏賊的外形特征

    烏賊身體可區分為頭、足和軀干三個部分,軀干相當于內臟團。烏賊的足生在頭頂,所以又稱頭足類。足10條,已特化為腕,左右對稱排列,背部正中央為第一對,向腹側依次為2~5對,其中第4對腕特別長。

    小帖士3:烏賊的分布位置

    烏賊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主要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沿岸淺水中,冬季常遷至較深海域。中國烏賊種類較多,廣泛分布于我國沿海,尤以浙江省產量最高,是我國四大海產之一。

    小帖士4:烏賊的逃生法則

    在烏賊的消化系統中,長有墨汁腺和墨汁囊。當烏賊受到驚嚇或侵擾時,便將墨汁從肛門里噴出。墨液一接觸海水,很快擴散,在海水中形成一團黑霧,它便乘機逃跑。有的烏賊長年生活在深海,見不到光線。一旦遇到敵害或刺激,它釋放的墨汁并不是黑色的,而是閃閃發光的。這種閃光的墨汁有極強的麻醉作用,敵害一旦接觸,視覺和嗅覺便會失靈,烏賊可乘機逃走。

    小帖士5:烏賊墨的作用

    烏賊墨制劑臨床上主要作為止血劑,治療出血性疾病。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學者發現其抗腫瘤活性后,烏賊墨的研究逐漸與日俱增,現已知烏賊墨具有抗腫瘤活性、血液活性、抗氧化作用,可用于抗腫瘤研究、臨床止血等方面。

    小帖士6:烏賊的應激時速

    烏賊平時做波浪式的緩慢運動,可一遇到險情,就會以每秒15米(54公里/小時)的速度把強敵拋在身后。有些烏賊移動的最高時速達150千米。

    小帖士7:海底變色能手——烏賊的偽裝術

    烏賊是水中的變色能手,其體內聚集著數百萬個紅、黃、藍、黑等色素細胞,可以在一兩秒鐘內做出反應調整體內色素囊的大小來改變自身的顏色。烏賊在害怕的時候就會變成白色或者透明色。在求偶爭斗時,一開始是互相變換條紋和斑塊表達信息。當體色變得鮮艷絢爛時,爭斗也達到高峰。與雌性交流時,雄性也使用體色變化。

    但最特別的是,烏賊只能看到黑白灰這些顏色,其他都是無法分辨的。但卻能準確地與環境融為一體,這不是很奇怪?

    有的研究認為這是因為烏賊的眼睛可以分辨亮度,另外烏賊身上其實遍布光敏細胞,不需要視覺也可以發現環境顏色變化。所以軟體動物變色是因為它們可以分辨周圍環境的亮度和對比度。而不是看到了色彩。

    而現在,很多科學家在發明類似頭足類軟體動物變色的材料。比如利用微型顏色傳感器,或者電場等等技術。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美國萊斯大學納米光子學實驗室(LANP)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使“烏賊皮”超材料的制造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被形容為“烏賊皮” 的該類材料可以感知到周邊環境顏色,并自動改變自身顏色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實現人們期待已久的完美光學偽裝。

     


    上一篇: 湍流——雜亂無序的世紀難題 下一篇: 70.8珊瑚館丨絕美的白色禮服,竟是她的告別演出!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