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海洋奇妙物語丨Hey藍血星人,“鱟”會有期

    時間:2022/03/16

    來源:

    瀏覽: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圖片


    圖片

    70.8 海洋奇妙物語


    海洋代言人帶你

    探索占地表70.8%的海洋


    本期作者

    圖片

    張凱帆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2019級本科生,海洋生物技術專業


    在電影《星球大戰4:新希望》中,主人公盧克喝的藍色牛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由奇丑無比的巨型哺乳動物班薩產生的牛奶,不僅濃稠香甜,而且營養豐富。美國迪士尼樂園曾在2019年開放的“星球大戰”主題園區中推出了同款飲料,吸引了大批游客和粉絲前去打卡。


    圖片

    盧克倒藍色牛奶

    (圖源:《星球大戰4》)

    圖片

    班薩

    (圖源:網絡)


    你知道嗎?在自然界中,也存在著一種會產“藍色牛奶”的生物,它就是-——鱟(hòu)


    鱟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海洋節肢動物。歷經幾億年的滄海桑田,曾經盛極一時的鱟家族如今僅剩下了美洲鱟(Limulus polyphemus)、中華鱟( Tachypleus tridentatus)、巨鱟(Tachypleus gigas)和圓尾鱟(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四種。它們的身體分為頭胸、腹和尾三部分,因為長得形似螃蟹,頭胸部的外殼又像馬蹄,所以也被稱為馬蹄蟹


    圖片

    沙灘上的幼鱟 (圖源:網絡)

    ·天外來客?兇猛海怪?·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中華鱟


    顧名思義,中華鱟生活在中國,占據世界總量的95%。對于中國來說,中華鱟是當之無愧的“產奶先鋒”。但事實上,它們所產生的“藍色牛奶“并不是飲料,而是看上去與藍色牛奶非常相似的藍色血液


    提到藍色血液,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外星人。在作家倪匡的科幻小說《藍血人》中,主角就是一個擁有藍色血液的外星人。他有著漫長的壽命,強烈的腦電波,甚至可以控制別人的思想……因此,獨特的藍色血液也為中華鱟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圖片

    美國迪士尼樂園推出的

    藍色牛奶飲料

    (圖源: Disney Food Blog)

    圖片

    提取中的鱟血

    (圖源: The Boston Globe)


    當然啦,揭開中華鱟的神秘面紗,它們其實也和人類一樣,是地球上土生土長的居民。不過,它們的起源遠比人類古老。早在四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它們的祖先就已經問世,比原始魚類和恐龍出現得還要早。盡管它們常常因為長相而被誤認成螃蟹,但它們并不是真正的螃蟹,遠古時代的三葉蟲才是它們的親戚。我們所熟悉的蜘蛛和蝎子也比螃蟹與它們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


    在這四億多年間,它們扛過了地球的數次巨變,見證了無數生靈的進化和滅絕。但這群遠古遺民仍然保留著與它們的祖先高度相同的樣貌,活成了珍貴的“活化石”


    圖片

    鱟的化石與現代的鱟進行對比

    (圖源:微博@博物雜志)


    而它們看似傳奇的藍色血液,其實是銅元素的杰作。


    我們知道,人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因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紅細胞,而紅細胞中又含有血紅蛋白。在通常情況下,血紅蛋白本身是一種紅色的蛋白質,這與它所含有的鐵元素有關。它能夠與氧結合來傳送氧氣,當氧含量豐富時,血液會呈現鮮紅色,而當氧含量低時,血液又會變成暗紅色。


    但在中華鱟的血液中,傳送氧氣的工作由血藍蛋白承擔。與血紅蛋白有些類似,銅元素的存在使血藍蛋白在與氧結合時呈現藍色,這也就是為什么中華鱟的血液看起來是藍色的。不過,一旦血藍蛋白脫離了氧,罕見的藍色血液就會變成像水一樣無色的液體了。


    圖片

    (繪圖:張凱帆)


    雖然來自遠古的樣貌尤為奇特,但在這個“看臉”的時代,中華鱟的長相并不討喜,甚至還有些嚇人。不熟悉它們的人,如果不慎把扣在海灘上的“水瓢”掀開,或許下一秒就會驚叫著把它們當成兇猛的海怪丟出去。


    圖片

    中華鱟(圖源:ResearchGate)


    但其實,鱟并沒有看上去這么兇猛,相反,它們是很溫和的動物。它們行動緩慢,也不會攻擊人類,一身的甲殼和長長的尾劍,只是它們用來恐嚇獵食者、保護自己的武器。


    圖片

    動畫《鐵甲小寶》中以鱟為原型設計的角色



    ·無“免”之王: 得天獨厚的“血斗士”·


    盡管中華鱟的長相使它注定不會憑借顏值成為海洋動物里的“流量明星”,但它們卻以獨一無二的血液在業內獲得了“無脊椎動物獻血冠軍”的美名。


    圖片

    (圖源:知乎 @養蒙)


    它們的血液可不止色彩稀奇這么簡單,作為一種古老的無脊椎動物,中華鱟沒有像哺乳動物一樣高級的免疫系統,是名副其實的無“免”之王


    但在競爭殘酷的海洋里,除了應對獵食者,它們也要抵御無數的細菌、真菌和病毒,因此,血液就是它們非常重要的“防御系統”當外來的病原體通過滲透或者傷口“攻進”中華鱟的“血液城池”中時,血液中時刻待命的“士兵”——免疫活性物質就會一擁而上,將這些入侵者團團包圍,然后將血液凝集成膠狀物,扼殺入侵者的進攻。


    目前,它們的血液中已經被發現有50多種功能特殊的免疫活性物質。正是鱟血的這些特性,使中華鱟在人類醫藥研究領域擁有了難以撼動的地位,它們也因此被大量抓進工廠和實驗室進行抽血。


    鱟:大可不必


    圖片

    鱟在實驗室中被抽血(圖源:YouTube @Real Science)


    基于鱟血一遇到細菌就凝固的特性,以鱟血為原料生產的鱟試劑被廣泛用于人體、藥品、醫療器械等方面的細菌內毒素檢測,而鱟試劑檢測也是目前檢測內毒素無可替代的最好的方法。此外,從鱟血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免疫物質鱟素,對細菌、真菌和病毒有明顯的抵抗能力,對腫瘤也有一定的抑制能力。鱟血中的其他免疫物質也正在被不斷地開發和研究,像一句句“芝麻開門”的咒語為人類醫藥的發展打開一座又一座寶藏。


    圖片

    鱟試劑

    圖片

    用鱟試劑進行檢測

    (圖源:百度)


    但是,對于中華鱟來說,這并不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適度“獻血”后的中華鱟,雖然大部分仍能存活,但身體會變得虛弱。也有大量的中華鱟挨不過抽血的痛苦,犧牲在人類醫藥前進的道路上。到今天,也許還有很多人從未見過中華鱟,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但它們正通過這種流血犧牲的方式,走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守護著人們的生命健康。



    ·人鱟情未了·


    中國人與中華鱟之間的淵源,其實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鱟資源的國家,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曾大量生活著中華鱟。福建沿海一帶的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它們的傳說,傳聞長相兇猛的鱟同蝦兵蟹將一樣是龍宮中的戰將,保衛著龍宮,人稱“鱟將軍”。它常常在海上興風作浪,用它的尾劍挑翻船只,威脅著人們的安全。當地人信奉的海神——媽祖知道后,便抓住它的尾劍,把它摔在了礁石上。鱟甲殼上的破碎凹痕,據說就是被礁石磕壞的。從此以后,“鱟將軍“就再也不敢出來作惡了。


    除此之外,人們還在生產生活中得出了許多關于鱟的有趣俗語。觀察到鱟的爬行速度相當緩慢,人們就用“鱟腳鱟蟯(náo)”來比喻有人辦事反應遲鈍、慢慢吞吞。


    圖片

    (圖源:知乎@養蒙)


    在古代,中華鱟與東南沿海的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鱟尾可以用做簪子挽發,鱟殼可以用做勺子舀粥。但對東南沿海以外的人們來說,鱟是極為陌生的動物,以至于明代萬歷年間的《三才圖會》中,從沒見過鱟的繪圖者根據傳聞誤繪出了長有十三只腳、形如雙魚的“鱟“。


    圖片

    明代《三才圖會》里的“鱟”

    (圖源:《得天獨“鱟”》)


    時光穿梭千百年,中華鱟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重心也逐漸從物質上轉向了精神上。以傳說中的“鱟將軍”為原型的木偶被制作成工藝品,以鱟殼為載體的鱟殼畫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鱟殼畫色彩鮮艷,畫上表情猙獰,寓意著祈福辟邪,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一些地區還將鱟殼畫的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


    圖片

    “鱟將軍”木偶

    (圖源:網易 @盛文強)

    圖片

    鱟殼畫

    (圖源: 《鱟殼畫》)



    ·令人歡喜令人憂的“官宣升級”·


    中國是中華鱟真正的故鄉,然而,由于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殺,早在上個世紀末,中華鱟的數量就已經銳減了80%~90%。盡管鱟資源豐富的沿海省市已經對它們實施了一定的保護措施,但仍然沒能遏止中華鱟種群數量的下降。到現在,曾經中華鱟遍布的海灘幾乎已經難以找到它們的蹤影了。


    圖片

    中華鱟的分布地點(圖源:IUCN紅色名錄


    令人欣慰的是,在2021年2月5日發布的調整后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中華鱟被正式“官宣升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意味著,生活在中國的中華鱟終于能受到更強有力的國家級保護,飯店排檔里的鱟蒸粉絲、爆炒鱟肉也終于能被貼上“非法”的標簽,從五花八門的菜單上除名。但于此同時,“官宣升級”也恰是無聲的警告:中華鱟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保護鱟資源已經刻不容緩。鱟血不能再被大規模抽取,以鱟血為主要原料的鱟試劑等藥品亟需尋找新的“接班人”。


    圖片

    2021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中華鱟

    列入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行列

    (圖源:《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面對這種復雜的局面,中華鱟的保護等級還會升級嗎?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四億多年的”寶藏動物”,還能撐多久?


    只有人們的行動和時間能給出答案。


    圖片

    海灘上的鱟(圖源:YouTube @Real Science)


    劉若英在那首曾火遍大街小巷的《后來》里唱到:“后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但愿這次“官宣升級”的“鱟來”,我們真的能趕在它們消失在茫茫大海之前,學會去愛護它們。希望未來有一天,當我們漫步在溫暖的海邊,又能看見成雙成對的“水瓢”扣在沙灘上。潮水漲起漫過它們的甲殼,潮水退下露出它們的身形,夕陽的光灑在它們身上。咸咸的海風吹過,我們在心里默默地道一聲,Hey,藍血星人,“鱟”會有期


    圖片

    (圖源:百度)



    參考文獻///

    [1] 洪水根. (2011). 中國鱟生物學研究.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 顏明艷,王月,顧華鑫,王有基,李瓊珍,范志鋒,孫彬,胡夢紅. (2018). 鱟試劑產業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及相關建議. 生物學雜志,88-91.

    [3] 歐陽高亮,鮑仕登. (2004). 鱟血淋巴中的先天性免疫系統. 海洋科學,66-69.

    [4] 李裕紅,頡曉勇,關杰耀. (2018). 活化石中國鱟瀕危現狀及搶救性保護宣言.濕地科學,690-692.

    [5] 陳秋明. (2009). 廈門海域中國鱟資源的研究與保護. 環境科學與管理,13-15.

    [6] 美境自然. (2019). 中國鱟的命運. 人與自然,16-23.

    [7] 洪水根,胡友川. (1997). 中國鱟血藍蛋白研究.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763-768.

    [8] 盛文強. (2019). 得天獨“鱟”. 中華遺產,10-11.

    [9] 李震宇. (2017). 鱟殼畫. 浙江畫報,61.
    [10] 張萍.(2000).血液顏色——疾病的晴雨表.藥物與人,37.


    科學指導:游偉偉

    撰文 / 排版:張凱帆

    編輯:劉思琦 / 李依睿 / 賴瀅

    責編:甘少敏


    出品: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 END -


    上一篇: 海洋奇妙物語丨“風雨王朝”:“2202”年了,氣候還能對國家存亡造成影響? 下一篇: SDGs共創工作坊丨劉昊:碳中和的“綠色城堡”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