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明日直播丨跨界科學家,把“海洋寶藏”搬上大戲院的舞臺

    時間:2022/03/18

    來源:

    瀏覽: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圖片


    圖片


    地球上70.8%的面積是海洋

    水生植物提供70%的氧氣

    這片廣袤深邃又包羅萬象的藍色,連接著陸地

    無論我們生長在哪里,都是地球的島民

    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海洋存在


    如果海洋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藝術展

    海洋科學家們就是“海洋使者”

    我們看不懂這瑰麗如畫的“海洋”世界

    聽不懂浪浪濤聲背后的海洋呼吸

    但我們可以

    跟隨“海洋使者”們的腳步

    去了解廣袤無窮的大海

    去感受“海洋與我”生生不息的聯結


    圖片


    3月12日(本周六)14:50-17:00

    廈門大學深耕海洋研究的科學家們,

    將直播分享他們與海洋的故事,

    把他們眼里的“海洋寶藏”搬上的舞臺,

    看海洋科學與人文藝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與我們一同鼓浪聽濤!

    圖片

    掃碼進入直播間

    圖片
    圖片




    廈門大學是我國離海洋最近的大學,

    上世紀20年代,設立了海洋學科,

    作為中國的“藍色搖籃”,

    培養出一批批海浪般的海洋學家,

    為探索海洋、保護藍色心臟添磚加瓦!


    圖片


    與我們想象的科學不同,海洋科學既是理性實用的教科書,又是神秘浪漫的散文詩;而海洋研究者們,既是偉大的科學家又是浪漫的藝術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海洋使者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01海洋科考寶藏

    海洋重器“嘉庚”號

    圖片


    王海黎


    廈門大學科考船運行管理中心主任



    圖片


    “遠洋行科考,千古頌嘉庚”

    如果太空站是人類送給宇宙的禮物,

    那么“嘉庚”號,

    就是王教授贈予大海的最浪漫的“藝術品”。


    在總設計師王海黎教授的眼中,“嘉庚”號是海上數一數二的“氣質型”美女,擁有比肩世界同級別科考船的出色實力但不張揚、安靜而又溫婉,于海上“漫步”之間窺探大海“內心深處”的所有秘密。


    圖片
    圖片


    “嘉庚”號的藝術,不止在于船體結構的精巧設計和國際頂尖的造船技術水平,更是在于她見證了中國人征服海洋的勇氣與決心、見證了中國人對于“完美”的藝術追求和精神追求。


    她從海洋的期盼中誕生,也將走向更深、更多彩的海洋世界。她就像水一般極富創造性、包容性,也像水一樣靜謐。

    王海黎教授將帶領大家一步步了解“嘉庚”號背后不為人知的海洋研究,理解水的藝術、認識航海技術的發展及海洋科學的觀測、研究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


    02海底寶藏

    水下雨林珊瑚礁

    圖片

    林昕


    廈門大學 副教授



    圖片


    提到珊瑚礁,

    我們的腦海中常會出現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

    五顏六色的珊瑚在水中搖曳……


    魚蝦來回穿梭其中,有時還會照進海底的陽光;它是小魚尼莫的家,是潛水客的心頭好;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產力最高的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圖片


    不過,你是否真的了解珊瑚礁呢?珊瑚礁是動物還是植物?珊瑚礁里面還有哪些神秘的海洋住客?氣候變化會給珊瑚礁帶來哪些威脅?我們如何為海洋保護事業添磚加瓦?


    林昕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追溯珊瑚礁“浴火而生”的前世今生,探索“未來之海錯”,講述守護海洋的未來、地球的未來的故事。



    03人工智能海洋寶藏

    AI精靈水下機器人

    圖片

    童峰


    廈門大學 教授


    圖片


    深海中除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珍品,

    還有在人工智能技術“雕飾”下,

    孕育而生的海底漫游科技精靈,

    ——水下機器人。


    通過模仿自然界生物生存狀態和特性,它攜帶著“科技+海洋”基因,能代替人類潛入有巨大壓力和惡劣環境的百、千米深,甚至萬米深的海底,實現了人們“到海里去”探索海洋深處無窮奧秘的愿望。


    圖片
    圖片


    什么是水下機器人?它們能應用到什么工作中?我們該如何跟水下機器人通信?仿生機器人如何向海洋生物學習?又能做什么特殊的海下工作?


    童峰教授將帶領大家探索水下機器人的發展歷程,構建“水下機器人家族圖譜”,介紹它們在海洋科學上的特殊貢獻。


    04海洋寶藏青年

    海洋青年的N面譜


    圖片

    吳昊昊


    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科普官員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海洋生物學 博士

    微博認證科普博主


    圖片

    海洋科學到底是怎樣的學科?

    這個專業的學生是做什么的?

    會捕魚嗎?

    普通人也可以做海洋科普嗎?

    如何從一個普通的海洋學子變身為科普博主的?



    圖片
    圖片


    吳昊昊將作為海洋青年學者,為我們解開對海洋科學的疑惑,并分享他踐行海洋保護的行動。他將為我們介紹他做海洋科普的經歷,讓大家體會到海洋生物不一樣的美。


    通過他的分享,你將發現海洋生物不僅僅是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海鮮魚類,也有很多可愛而有智慧的小生命。(比如深海鰩是海中的哪吒,它們會聰明地利用海底熱泉的熱量孵卵)。他也會告訴大家如何親近海洋,怎樣通過閱讀海洋科普書籍、看海洋紀錄片來了解海洋。


    如果你也對海洋感興趣,想要保護海洋,投身海洋事業,那一定要來聽聽他的故事。




    科學市集

    海洋科學酷玩


    圖片


    我們把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

    也搬到了活動現場

    讓我們提前感受一下好玩的

    科學市集吧!


    圖片
    圖片



    做過很多關于海底世界的夢,

    后來我們長大了,那些夢也被遺忘了,

    再后來,

    我們的孩子也對大海產生好奇,

    我們才緩過神來,

    原來我也曾經對大海充滿了那么多的求知欲……

    直播間不見不散

    喚醒抑或是重拾你對海洋最純粹的熱愛吧!






    撰文:王芳 權若昕 吳佩瑩 蔣晶晶

    倪鄭穎 張馨月 許黃子仰

    責編:甘少敏

    總編: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END-



    上一篇: 沙龍回顧丨一起打開海洋的神秘魔盒,探索海洋的多面譜 下一篇: 科學她力量丨獻給奔赴最好自己的我們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