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第六屆全國凈灘公益活動主會場活動在廈門舉辦,來自福建省、廈門市涉海職能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代表、媒體記者及150余名凈灘志愿者參加活動。廈門大學副校長江云寶出席活動并致辭。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呂濱在開幕致辭中介紹到,全國凈灘公益活動自2017年首次舉辦以來,遍布沿海11個省市區40多個地市和120多個縣市,累計有1000多家單位,近10萬名志愿者參與。第六屆凈灘公益活動以“助力藍色碳匯 發展海洋經濟”為主題,廈門主會場的活動彰顯了“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特色,展現了廈門海洋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海洋生態保護的成效,為助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展現碧海銀灘,共同譜新篇章。
江云寶在致辭中介紹了我校海洋科學學科的發展歷程以及海洋領域科學知識交流傳播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廈門大學非常樂意支持本次活動,希望以此為科技工作者與社會公眾搭建溝通交流橋梁,促進知識共享,為打造一個清潔、有活力、高生產力和動態的海洋,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科技進步、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貢獻廈大力量。
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戴民漢院士線上參加活動,介紹了廈門大學在海洋綜合管理研究方面的諸多實踐。他表示,廈大海洋長期秉持國際接軌、開放合作的姿態,科學至實、海洋可期,希望未來的凈灘活動能延續國際化思路,為更多國家提供海洋環境保護的“中國經驗”。
長期以來,廈門依托其在海洋科學研究的整體優勢,推動海洋科學、管理國際化交流與協作。為此,本次活動攜手聯合國海洋十年COASTAL-SOS項目,通過多元渠道與手段,面向產業部門、決策者和公眾傳播海洋科學知識,助力海岸帶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此外,活動還充分發揮廈門大學海外辦學優勢,依托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開展凈灘宣傳活動,借助馬來西亞分校學生的力量向外推廣凈灘理念,鼓勵各沿海地區一起行動起來,守護美麗岸線。

活動現場,凈灘志愿者在撿拾海灘垃圾的同時,學習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并對撿拾的海洋垃圾進行分類統計,形成相應數據報告。以此進一步了解城市垃圾,繼而學會從源頭阻斷垃圾入海,保護海洋環境。此外,活動現場還開設了海洋科普市集,特別邀請廈門大學海洋科普志愿團隊及廈門多家科普研學機構,整合了廈門本地優質科普資源,通過VR深海體驗、海漂垃圾預測、海綿骨針、神秘海洋箱等項目,讓現場的親子家庭在互動體驗中,學習海洋知識,感受海洋美好。為進一步推動海洋保護與發展統籌規劃,活動當天還特別舉辦了主題為“變廢為寶促藍色增長——海洋科技助力藍色循環經濟”的海洋經濟沙龍。沙龍邀約了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藍灣科技等組織機構的專家、企業家代表,以“變廢為寶”為中心,向行業專家及社會公眾講述科技助力循環經濟的生動故事,借此宣傳廈門藍色科技成果,助力廈門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六屆全國凈灘公益活動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主辦,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承辦,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廈門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廈門市市政園林局為指導單位。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立足基礎研究的同時,長期致力于海洋科學傳播工作,以此提升公眾的海洋意識。70.8海洋媒體實驗室是由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和新浪廈門聯合創辦的全國首個海洋科研媒體科普平臺。自創辦以來,70.8以推動海洋科學傳播為使命,充分發揮科學+傳播的協同優勢,鏈接國內外優質科研資源,打造特色科普內容和活動,以此推動海洋科學大眾化傳播,讓科學走進大眾,走進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