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像株草,近看像只羊,細看像蝸牛的生物是什么呢?它就是葉羊。這個名字看似直白,又有點奇怪,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獨特的頭銜,一種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葉羊,又稱小綿羊海蛞蝓,屬于海兔科海兔螺屬,是海蛞蝓的一種。海蛞蝓和蛞蝓只差一字,但并不完全相同。它們同屬軟體動物中的腹足類,都擁有扁平的腹部,用于吸附在物體表面,依靠腹部肌肉的收縮實現爬行,但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呼吸方式都大相徑庭。
葉羊的體型很小,體長僅有5毫米左右,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小精靈”、眾多水下微距攝影師的寵兒。
一見到它可愛的模樣,想必大家對葉羊這一初聞有些奇怪的名字便不難理解了——一對黑黑的“豆豆眼”,身上柔軟的綠色觸角不禁讓人聯想起多肉植物那肥厚而青翠的葉片,還有頭上羊角一般的長長觸角,乍一看神似身披綠葉的“小羊肖恩”呢!
包括葉羊在內的海蛞蝓是家族中非常特別的一員,因為它的外殼已完全退化,只有背面有近乎透明的薄薄的殼皮,一般呈白色,具有珍珠般的光澤。它生活在淺海海底的巖石上,喜歡生活在海水溫暖、水流暢通、海藻叢生的環境中,主要以各種海藻為食。
雖然葉羊是世界上少數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海洋動物之一,但它并不是一出生就能擁有這項技能的。它們從卵里孵出來時是透明的,此時它還沒有進食海藻。
食海藻后,它們便可以吸收其中的葉綠素并為己所用,將其轉化到自己體內,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所需的養分,這一過程被稱為盜食質體。
但這并非一勞永逸,因為葉羊自身無法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全部蛋白,隨著蛋白的消耗,它們需要隔三差五補充葉綠體及新的蛋白質,才能維持光合作用。
和葉羊一樣,還有另一種海蛞蝓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它就是綠葉海蛞蝓。
綠葉海蛞蝓的外形就像一片綠色的菜葉。與不挑食的葉羊相比,它十分挑剔,只吃濱海無隔藻,但同時它能僅憑幼年吃的藻類存活九至十個月而不吃其他任何東西補充養分,這是葉羊所可望而不可即的。
海蛞蝓以其多變的外形和鮮亮的色彩聞名海洋,也因此獲名“海兔”、“海牛”、“海麒麟”等,但這些豐富的色彩并非全是它天生的。海蛞蝓以海藻為食,其顏色也因所食用海藻顏色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吃紅藻的海蛞蝓呈玫瑰紅色、吃墨角藻的呈棕綠色等等。它們表面還有各異的突起,有的是絨毛狀,有的是樹枝狀,使得海蛞蝓能夠輕松偽裝成所在環境中的海藻,從而躲避威脅。
身為堂堂一只海蛞蝓,自然不會只當一只縮頭烏龜,必要時刻也會積極防御。在它體內有兩種腺體,一種是紫色腺,可以在遇敵時放出大量紫紅色液體充當煙霧彈,將周圍海水染成紫色,蒙蔽敵人視線從而逃之夭夭。另一種是生于外套膜前部的毒腺,可以分泌的一種氣味難聞的乳狀液體作為化學武器,敵害如果接觸到就會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它們聞到后就會遠遠避開。
當捕食者進一步攻擊時,海蛞蝓會用身上的突觸阻擋敵人,誘使其咬掉這些可以犧牲且有刺激性的部位,捕食者感到難以下咽、吐掉這些部位,也就不會再繼續攻擊它了。不用多久,這些部位又會重新生長出來。
美麗的海蛞蝓家族,不光有顏值,更有“才華”。它們還藏有更多未知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不斷探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