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藍洞——與海洋來一場深情對視

    時間:2021/11/05

    來源:海洋科技博物館

    瀏覽:

    藍洞——與海洋來一場深情對視

    想必大家都對宇宙中的“黑洞”十分熟悉

    其實在廣闊的海洋中

    隱藏著一種仿佛黑洞一般深邃神秘的洞

    它就是海洋藍洞

    什么是海洋藍洞?

    海洋藍洞是一種獨特的海洋地貌單元,是淺水礁盤中近似圓形的水下深洞。由于藍洞的水深大,水體與周邊水域相比呈現幽暗的深藍色,仿佛深邃的“海洋之眼”,因此得名。海洋藍洞是地球罕見的自然地理現象,為世界地質奇跡之一,被科學家譽為“地球給人類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遺產”

    那么海洋中為何會形成如此美麗而獨特的藍洞呢?目前主要有兩種成因類型——石灰巖溶洞成因與珊瑚礁生長結構成因。

    石灰巖溶洞成因是經典的藍洞成因類型,其形成與海平面變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巖區域密切相關。冰期時海平面下降,大片石灰巖區域出露成為陸地,受到弱酸性的地下水侵蝕,形成了溶洞。到了間冰期,海平面逐漸上升至淹沒這些溶洞,便形成了藍洞。目前發現的大多數海洋藍洞,例如巴哈馬群島的伯利茲大藍洞和迪恩斯藍洞、太平洋的塞班島藍洞、意大利卡普里島藍洞都屬于這類成因。

    第二種成因是珊瑚礁生長結構型。由于珊瑚礁生長迅速,許多快速生長的較小尖礁形成棘狀突起并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個近似圓形的洞。洞的內部水環境對珊瑚的生長有顯著影響,而外部的水環境則有利于珊瑚生長,逐漸發育成水深較大的藍洞。澳大利亞西南外陸架的豪特曼—阿布羅爾霍斯珊瑚礁藍洞是這一類型的代表。

    這兩種成因導致藍洞具有顯著的特征差異。例如,前者中存在大量石筍、石鐘乳等,洞內水體與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換;而后者中沒有觀察到石筍、石鐘乳等產物,洞內也沒有和外海水發生交換的通道。

    藍洞如此神秘,那世界上最深的藍洞在哪里呢?

    其實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美麗的西沙群島——

    三沙永樂龍洞位于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晉卿島至石嶼礁盤的中間,深達300多米,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 

    “龍洞”洞口呈碗口形狀,直徑約為130米,20米水深時直徑縮小為約68米,從20米以下為陡峭的垂直洞穴,在160米深度之下有明顯的北向轉折和傾斜,隨深度變深洞壁逐漸收窄或傾斜。水體上層存在糙沙粒魟、獅子魚、鸚嘴魚等20多種海洋魚類,與周圍海域物種相同。洞中100米水深以下為無氧環境,尚未發現與外海的通道,也沒有發現像石鐘乳和石筍等類似的產物。

    由于三沙永樂龍洞內的水體基本靜止,里面有大量來自隨海流海潮漂浮而入的細小珊瑚碎屑、藻類、微生物等懸浮物,看起來就像飄落的雪花一樣,于是產生了“海洋雪”現象。別看這些“雪花”小,它們可是深海和底棲生態系統的基礎,是深海生物重要的能量來源。海洋雪還被稱為海洋中漂浮的“沙漠綠洲”,對于營養物質再生等有著重要的生態學意義。

    “龍洞”的傳說在南海漁民中流傳已久。有人說它是藏有鎮海之寶的南海之眼,還有人稱它是孫悟空拔去“定海神針”所留下來的深不可測的洞。這些引人向往的故事雖然只是傳說,但為三沙永樂龍洞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事實上,三沙永樂龍洞相較于世界上其他海洋藍洞有許多獨特之處,目前學界關于它的成因尚無定論。有研究表明,三沙永樂龍洞是一個復合體,上部是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時期形成的現代珊瑚礁體,沒有經歷海平面下降引起的成巖作用,下部是經過了成巖作用的晚更新世喀斯特溶洞

    三沙永樂龍洞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相信在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下,終有一日我們會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上一篇: 海水,是藍色的嗎(下) 下一篇: 探秘神奇的紅樹林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