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當農歷初一或十五時,地球、月球、太陽的位置幾乎在同一直線上,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是一致的,兩種力量迭加在一起,就使海水出現大潮。可是每當農歷初七、八(上弦月)或二十二、三(下弦月)時,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與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互相垂直,太陽引潮力削弱了月球引潮力,因而海水就出現了小潮。
而我國的錢塘江潮尤其壯觀,也在于其獨特的地理條件。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一樣牢牢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從而使得潮水易進而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而到外十二工段卻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抬升,致使灘高水淺。所以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海之潮汐,并月而生,日異月同,蓋有常數矣。盈于朔望,消于朏魄,虛于上下弦,息于眺朒,輪回輻次,周而復始(《全唐書》竇叔蒙 唐朝)”。自此,明月與潮汐的“愛恨糾葛”可告一段落,欲知詳盡事,探索應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