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海洋與地球學院第一時間組織學生在線收看學習。海洋學子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人深受鼓舞,作為當代青年,海洋學子將團結一心、努力奮斗,學習和弘揚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物理專業研究生楊逍宇談到,110年前,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今天這充滿活力的華夏大地就是最好的證明。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堅信,只要繼續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夙愿就一定能實現。作為學生黨員,我們要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地質專業研究生李玉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會上,總書記緬懷了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鼓勵我們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崇高精神,激勵我們為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我們要扛起歷史的使命與責任,讓先驅們開創的光輝事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跟黨走,學知識、強本領,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生物專業研究生宋遲在觀看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后,激動地說道,110年前的10月10日夜,隨著武昌城內傳出一陣槍聲,辛亥革命以其驚心動魄的時代偉力,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國民革命和救亡圖存的偉大事跡。“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經過歷代革命者與建設者110年勠力同心的奮斗,今天的中國,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進入新時代,紀念辛亥革命精神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牢記自身使命,弘揚革命先輩們為中華之崛起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海洋與地球學院海洋生物專業研究生金悠美、顧依帆表示,110年前,由于政治腐朽和經濟衰退,中國被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備受列強欺凌侵略。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孫中山先生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一場偉大的革命——辛亥革命從中國湖北引爆全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重大而深遠,推翻封建王朝,樹立共和理念,促進思想解放,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作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繼續奮斗。110年后的今天,我們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要大力弘揚和傳承辛亥革命這種“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海洋與地球學院2021級4班本科生趙麗雯談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更發人深思。“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110年前爆發的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革。回望百余年來中華民族于艱難困苦中奮勇崛起的偉大歷程,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們的豐功偉績,讓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一百余年的滄桑巨變換了人間,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正闊步向前。站在時代的新起點,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應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愛國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民族復興為己任,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海洋與地球學院2020級本科1班組織全體同學在線收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同學們不禁感慨道,“且世之所謂英雄者,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敗而退怯。”辛亥革命的重要意義,不在于最終的成敗,而是一種革命精神的覺醒與爆發,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無畏艱險、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辛亥革命的光輝歷史,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深刻闡釋了辛亥革命所代表的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激勵著海內外中華兒女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銘記先驅功勛,汲取奮進力量,我輩將傳承先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海洋與地球學院2021級本科1班的同學們也紛紛表示,“歷盡艱難成偉業,人間萬事出艱辛。”辛亥革命立起新的脊梁,先輩們前赴后繼,以凡人之軀,做頂天立地之事。從此這每一寸山河都是英雄的豐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回望歷史,是血是淚是無所希望中得救,面對未來,是喜是笑是十萬薔薇怒放。一葉度春風,芳芳自相接。我們既站在了時代的交界點,便要扛起青年的責任,秉承愿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的熱望,大步向前。華夏的未來不是未知的,它就在我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