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焦念志教授當選2018年度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Fellow of 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這是焦念志教授繼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再次獲得的又一殊榮。
美國微生物科學院(AAM)是美國微生物學會(ASM)的頂尖學術機構,由備受尊重和具有引領能力的科學家組成(Honorific leadership group)。 ASM是國際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生命科學組織。ASM會員來自世界各國、涵蓋了微生物相關的自然科學、應用科學、技術服務、教育、醫學、及有關公益事業等各個領域。AAM每年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嚴格遴選、同行評議,最終選出數十名具有卓越科研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微生物學家為其Fellow。每一位當選的科學家在其相應的科學領域都堪稱典范,其中不乏諾貝爾獎獲得者。
焦念志教授主攻海洋微型生物生態過程及其資源環境效應。他首次發現深海無光環境中存在大量光合自養的原綠球藻;揭開了好氧不產氧光合異養菌生態功能認識上長期存在的誤區,指出不產氧的光合作用對于維持海區CO2“匯”效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海洋儲碳新機制——“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理論,MCP被Science評論為“巨大碳庫的幕后推手”。其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系列、Science、PNAS等國際一流刊物,引發了大量后續研究。焦念志教授多次獲得重要獎勵和榮譽,包括兩次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等。在國際學術界獲得廣泛認可和贊譽,國際海洋研究委員會SCOR設立了以他為主席的MCP科學工作組;國際海洋探索理事會(ICES)和以中、美、加、日、韓等國組成的北太平洋科學組織(PICES)聯合設立了以MCP為基礎的海洋碳匯科學工作組;焦念志教授在世界著名學術品牌美國《戈登科學前沿論壇》(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GRC)發起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碳匯”永久論壇;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遴選為第六次特設報告的領銜作者。他倡導的海洋碳匯研究,對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海洋環境、發展低碳經濟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
在本年度當選的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中還有在美國工作的7位華人科學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教授、德克薩斯藥物研究中心主任Zhiqiang An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系教授Jianming Hu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逆轉錄病毒研究中心終身正教授Shanlu Liu博士;美國堪薩斯大學終身教授、國際病毒分類命名委員會委員Jianming Qu博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生院微生物教授Jade Wang 博士;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院教授Peiyong Shi博士;美國FDA獸醫醫學中心Shaohua Zhao博士。焦念志教授是本年度當選的唯一來自中國單位的科學家。

https://www.asm.org/index.php/aam 或者 https://www.asm.org/index.php/newsroom/item/7050-96-fellows-elected-into-the-american-academy-of-micro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