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午餐交流會第63講:深淵-海洋的最深處

    時間:2016年09月08日 00:00

    來源:

    瀏覽:

    時 間: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11:40-13:30(12:20開始講座)

    主 講:上海海洋大學副研究員劉如龍博士

    地 點:周隆泉樓A3-206

    午餐交流會第63講:深淵-海洋的最深處

    主講人:劉如龍博士、上海海洋大學副研究員

    時間:2016912日(星期一),11:40-13:3012:20開始講座)

    地點:周隆泉樓A3-206

     

    報告摘要:

    深淵,是海洋中水深超過6000米的區域,代表著最深的海洋環境。一直以來,由于探索技術的限制,人類對這個區域了解甚少。由于超高的靜水壓力、缺乏陽光、匱乏的食物供給、特殊的海底地形和活躍劇烈的構造活動等多方面極端環境因素,這片區域一直被認為缺少生命活動與能量流通。但是,隨著人類在深海技術裝備研發的進步,對深淵環境的調查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逐步增多,這些傳統的認識正在被顛覆。研究發現深淵環境的大部分物理條件如溫度,鹽度以及溶解氧等與其它較淺的海洋環境并無太大差別,并且海底深淵也存在著明顯的海流。同時,近年來大量的研究揭示該環境下有明顯且活躍的生命活動。例如,在阿塔卡馬海溝小型底棲生物的密度每10平方厘米可以達到6378 只,而在千島-勘察加海溝(Kuril–Kamchatka Trench)的研究指出,海斗深淵中小型底棲生物的豐度甚至高于臨近較淺的海底平原。這些發現預示著深淵環境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能量及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本報告將介紹目前深淵科學與技術研究的歷程和進展,并簡要介紹剛剛結束的張謇號首航新不列顛海溝科考的內容及初步結果。

    主講人簡介:

    劉如龍,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深淵生態學方向研究骨干,上海市“青年東方學者”,“張謇”號首航新不列顛海溝科考現場負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環境微生物學和海洋微生物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同時在海水水質監測技術及海洋應用微生物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主要的研究興趣為深淵、深海微生物生態結構和功能,嗜高壓微生物生理生態學,以及深淵耐藥基因組學。2004年于山東大學獲生物科學學士學位,2008年于廈門大學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2008年至2015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博士論文獲得2012年度香港科技大學交叉學科“最佳研究獎”。現已公開發表高水平SCI論文多篇,其中9篇發表在JCR一區的國際頂級雜志。

    本次午餐會將為報名參加的師生提供午餐,所有午餐會的報名都通過網絡進行。請老師同學們訪問MEL網頁(http://mel.xmu.edu.cn/lecture.asp?id=1),在本次午餐會的報名一欄填寫并提交。
    本講座將發布當天僅開放給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博士后、訪問學者等教師優先報名,第二天起開放給全體師生報名。學生應在規定時間內報名,如提前以教師的名義報名,將導致報名無效。
    本周五下午4點為截止報名時間,總報名人數限制在100名以內。如未及時報上名,可于12:20直接到場聽報告。如已報名但因事不能參加,也請在周五下午4點前告知。
    午餐會一如既往地歡迎大家的關注,如有興趣做講座的老師。歡迎與我們聯系。


    上一篇: 學術報告:延伸期北極海冰密度的統計預報 下一篇: 凌峰論壇55講:Dynamics and Modeling of Shelf Seas and Estuaries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