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廈門國際海洋周即將拉開序幕,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也正在倒計時,讓我們來看看當天都有什么好看好玩的內容吧!
Voyage to Discovery
——第八屆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
2019年11月3日(星期日)
9:00-16:00
廈門大學翔安校區
PART1 |
實驗室與展位 |
PART2 |
系列科普講座 |
PART3 |
趣味小課堂 |
PART 1:實驗室與展位
地點:周隆泉樓、希平樓、金泉樓
?與光共舞 ?浮游植物歷險記 ?海綿骨針的簡介與應用 ?海洋科技博物館科普展示 ?小巨人——顯微鏡下的微化石 ?碳足跡及廈門灣垃圾軌跡模擬 ?微微益菌很青橙 ?換個視角讀詩詞——生態系統服務小課堂來啦! ?一條魚的一生——斑馬魚的生長發育 ?潛游海底 ?虛實之間——海洋科學實踐創新體驗 ?螯蝦解剖小課堂 ?“嘉庚”號科考船 ?多種多樣的藻類和日本青鳉魚的生長過程 ?“海洋之心”是如何產生的? ?“水晶球”是如何制成的? ?千奇百怪的海洋魚類 ?神奇的紅樹植物 ?帶你走進潮間帶 ?VR海底探秘 ?海洋與全球變暖 ?人工上升流增匯 ?不懂實驗室科普短視頻展示 |
?嗨,AUV! ?探索神秘的海綿動物 ?大大海洋里的小小青鳉 ?海洋動物新型抗菌肽的研發與應用 ?“藍碳”知多少 ?出海那些事 ?杯子音樂 ?海洋生物拼拼看 ?極地海洋與氣候變化 ?生態瓶的介紹與制作 ? “青”春海洋,“蟹”手同行 ?神奇的海洋熱液口微生物 ?海上森林,因愛紅心——紅樹林知識科普 ?或許,你喜歡海洋瓶嗎? ?認識海洋中的微生物 ?水下機器人學生作品展覽 ?養水母的廈大人 ?海洋微塑料檢測與分析 ?紫菜,你真的了解嗎? ?打擊海洋垃圾 ?鯨鯊的趣味科普介紹 ?無所不在的“氮” ?一只鮑魚的使命 ?如何采集沉積物呢?方法遠遠不止一種! |
PART 2:系列科普講座
蜂海綿骨針作為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其產業化
時間:9:30-10:30
地點:周隆泉樓A3-206

主講人:陳銘,博士,副教授。本碩畢業于北京大學藥學院,后赴德國耶拿大學生物與藥學學院深造并獲得藥劑學博士學位。回國前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化學工程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國后入職廈門大學,獲得廈門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福建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等榮譽。陳銘博士目前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制藥、海洋生物材料及海洋功能化妝品,現主要從事蜂海綿骨針作為新型生物醫學材料的研究及其產業化,已發表SCI論文20余篇,申請近10項國內外專利。
講座內容:蜂海綿骨針(SHS)是一種新型的海洋生物材料,在科學研究和產業中有很多應用。蜂海綿骨針提取自蜂海綿,呈微米級硅質雙針尖狀,可以物理微創的方式在皮膚表面形成大量的微通道,令各種藥物和活性成分快速進入體內,可用于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以及醫療美容等領域。想知道蜂海綿骨針為什么能在醫藥界發揮積極作用嗎?來聽聽分享吧。
“名廚教你煮鮑魚”
時間:11:00-11:40
地點:金泉樓外,靠近“一只鮑魚的使命”展位

主講人:洪志雄,中國閩菜大師,廈門金門灣酒店行政總廚,為廚28年。世界廚皇美食會授勛交流大賽擔任專業評委,國際名廚烹飪大賽總決賽擔任專家評委。“鮑魚燜豬手”獲廈門旅游餐飲招牌菜。2018年簽約不等合作推出“松茸頂湯鮑魚”“松茸鮑汁鮑魚”,獲得周冬雨推薦。
講座內容:在本次“名廚教你煮鮑魚”活動中,洪廚將現場教學鮑魚的預處理方法,分享獨家的烹飪方法,讓每個人都能快速學會制作鮑魚料理,了解鮑魚美食文化。
吃海鮮,還怕啥重金屬?
時間:14:00-15:00
地點:周隆泉樓A3-206

主講人:譚巧國,博士,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2010年博士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方向為水環境中重金屬的生態毒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發表SCI期刊論文24篇。環境化學與毒理學會(SETAC)會員,擔任SCI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編委。
講座內容:關于海鮮的重金屬污染有很多的江湖傳言,讓愛吃海鮮的你左右為難。難道這些傳言都是真的嗎?我們該怎么去破解誤解和困局,然后開開心心地吃海鮮呢?歡迎來聊聊。
PART 3:趣味小課堂
地點:希平樓、金泉樓
(請在周隆泉樓咨詢臺了解詳情并現場報名)
探尋海水運動的奧妙
海水奔流不息,運動不止。到底是什么驅動著海水的運動?不同海域海水為何流動不同?快來參加迷你小課堂吧!帶你探尋海水運動背后的科學,感知氣候變化與海水運動的關系。我們等你哦!
?地點:希平樓C1-304實驗室.
?時間:9:30,13:00(每堂課約1.5小時)
?年齡:限 8-15歲學生參加
?人數:每次課程限10名
魚類解剖實驗
魚類有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每個個體在它們的水下家園都有獨特的生存適應能力,但也存在許多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果你想知道魚如何在水中保持浮動,魚鱗的作用是什么,或者它們又是否有牙齒。那么,這個課堂就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學習機會!
?地點:希平樓C1-104實驗室
?時間:10:00(每堂課約1小時20分鐘)
?年齡:限14歲以上參加
?人數:每次課程限14人
蟹類解剖實驗
螃蟹是我們逢年過節必備的美味佳肴,然而大家對它又了解多少呢?為什么螃蟹橫著走?為什么有的螃蟹會游泳?他們的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令我們望而生畏的大鉗子究竟都有什么作用?怎么分辨螃蟹的雌雄?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將在我們的課堂上和解剖中一一為大家解答,如果你想一探究竟,了解大螃蟹蘊藏的小秘密,就請鎖定我們的蟹類大講堂!
?地點:希平樓C1-202實驗室
?時間:14:00(每堂課約1小時20分鐘)
?年齡:限14歲以上參加
?人數:每次課程限14人
紅螯螯蝦解剖
相信很多人吃過小龍蝦,有一種龍蝦與小龍蝦很相似,但它生長快,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它喜歡夜晚活動,傍晚和黎明外出覓食,成年的雄蝦螯足基部外側有一層鮮紅色的薄膜層,它就是來自澳洲的紅螯螯蝦。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們?你是否知道它們的視力好壞,它們的眼睛是怎么轉動的?你是否知道它們以什么為食,吃植物還是小魚或腐肉?你是否知道…… 帶著你的好奇心,歡迎加入我們的螯蝦課堂,觀看解剖小實驗了解螯蝦的生理結構,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更多的知識。
?地點:希平樓C1-104實驗室
?課堂時間:10:00,15:00 (每堂課約60分鐘)
?年齡:限14歲以上參加
?人數:每次課程限10名
趣味小實驗~帶你看極地酸化
從工業革命開始,過度的人類活動產生很多二氧化碳。當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中時,海洋會被酸化。極地地區生態結構簡單,對氣候和環境變化敏感,是全球海洋酸化的放大鏡。本次的化學課堂,將通過比色法來測量極地海水的pH值,判斷海水的酸堿性,直觀地看到顏色逐漸變化的神奇效果,在奇妙的化學世界里收獲知識與快樂。
?地點:希平樓C1-102會議室
?時間:9:30,10:30,14:00,15:00(每堂課約40分鐘至1小時)
?年齡:限10歲以上參加
?人數:每次課程限25名
現場制作浮標
科學家們利用許多不同的工具來研究海洋,其中有些工具必須長時間地留在海洋中,收集鹽度、溫度和pH值等連續數據。這些設備不僅需要記錄準確的數據,還必須能浮動、下潛、懸停,并承受住風化。你是否知道如何制作一個海洋儀器,能抵御種種外部干擾并滿足科學家的需求?來吧,動手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浮標!
?地點:金泉樓A226會議室
?時間:9:30,14:30 (每堂課約1.5小時)
?年齡:限8-15歲學生參加
?人數:每次課程限10名
參觀小提示
如何參觀:
交通提示:
廈門大學班車(車前有“海洋科學開放日”標志):
提示:上車點在面向校門右手邊,請在持有“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開放日”牌子的志愿者引導下有序上車。
翔安校區周隆泉樓-思明校區南普陀校門外,發車時間:12:00, 13:30, 15:00,16:20。
每個時段有1部大巴,約容納50人,準時發車,路程約50分鐘。若當次班車容納不下,請乘坐公交車。
公共交通
自駕車:
用餐提示:
參觀反饋:
我們真誠地希望能夠聽到您參加開放日的感受、對活動的意見和改進的建議。所以歡迎您在咨詢臺領取問卷調查表,并在游覽期間或結束后填寫問卷,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并將問卷交給工作人員。非常感謝!
主辦單位:
中國海洋科學卓越教育伙伴計劃(COSEE China)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
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
海洋生物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
支持單位: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
聯系我們:
郵箱:wondercyx.cosee.china@outlook.com
電話:0592-2186039 / 1580009881 / 18030259113 /18850311805
這個周末,期待見到你!
不要猶豫,趕快預約參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