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廈大海洋重器丨清蒸大黃魚、煎花蟹、油爆蝦、鮑魚刺身……揭秘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時間:2021/07/14

    來源:

    瀏覽:

     70.8海洋體實驗室

    113E7


    \  the smell of seafood  /

    在海鮮市場里采購琳藍滿目的水產品,或是餐廳點海鮮大餐時,你想過這些美味的海鮮都從哪里來嗎?

     

    159357


    它們有一部分是從深海捕撈而來,而越來越多的海產品將來自水產養殖。

    為了滿足吃貨們的味蕾需求,在一個你不知道的實驗室里,科學家們研發培育了很多讓你買得起又吃的嗨的海鮮超級物種

     


     

    ?

    抗病、抗逆大黃魚

     

    1E728

     

    我國是世界養殖大黃魚的主產國。作為國魚,大黃魚在我國的養殖年產量已經超過20萬噸,位居海水魚類養殖產業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以基因組學為代表的高精尖技術迅速發展,不斷促進著大黃魚產業的種質創新和品種迭代。如在抗病品種選育方面,研究者們使用基于全基因組選擇(Genome Selection)的方法篩選出了抗刺激隱核蟲病的大黃魚,經選育的魚在刺激隱核蟲感染下表現出優異的抗蟲性,大大降低了刺激隱核蟲感染造成的大批量死亡風險。

    此外,以寧芯二號為代表的的大黃魚低通量育種芯片也已被開發出來,有望實現速生、抗病抗逆等優良新品種大黃魚的快速、高效選育,極大促進我國大黃魚養殖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

    國產大規格精品鮑——“綠盤鮑

     

    38742

     

    中國鮑魚養殖產量占全球的93%,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鮑魚大國。近30年來,從北鮑南移南鮑北養,國內養殖技術如今已發展至世界前沿。

    科研機構提供的高精尖技術促成了品種迭代,如具有耐高溫、速長特性的綠盤鮑新品種,其耐高溫性能較現有養殖種提高了2℃,大幅降低度夏養殖風險,從而為培育精品大鮑提供了可能性。

    2019年,民間陸續出現了許多大個頭鮑魚,少數一頭鮑的出現更是為整個鮑魚產業帶來驚喜。

     

     

    ?

    日本囊對蝦閩海1

     

    11594

     

    日本囊對蝦是世界蝦類養殖的主導品種之一,近年來我國日本囊對蝦養殖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我國日本囊對蝦養殖產量已躍居世界首位。

    科學的良種選育推動著日本囊對蝦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如經選育而成的性狀穩定、生長迅速的閩海1,抗逆性較強,死亡率低,并且生長速度能夠提升25%,能夠有效利用養殖季節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日本囊對蝦養殖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

     擬穴青蟹 

     

    31A6

     

    擬穴青蟹是我國青蟹屬中的優勢種與主要的養殖種類,其作為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蟹類,養殖年產量為 15.8 萬噸,占海水養殖蟹類總產量的 53.7%2019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在漁業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蟹中珍品軟殼蟹是青蟹脫殼后的一個短暫形態,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珍貴海產品。軟殼蟹在脫殼同時還脫去鰓和消化道內壁,全身干凈,百分之百可食。軟殼蟹富含氨基酸與游離鈣,味道鮮美,方便食用,為兒童增高益智之上品。軟殼中的甲殼素(殼聚糖)又稱生命第六要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十佳保健品之首。

     

     

    ?

    雙斑東方鲀

     

    157DE1

     

    我國具有悠久的河鲀食用歷史,雖然具有極其致命的河鲀毒素,但其憑借鮮美的肉質仍然深受美食愛好者追捧,大文豪蘇軾就曾經用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來形容其美味。

    近幾十年來,隨著育種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國內外前沿技術在河鲀產業中的廣泛應用,“無毒”河鲀已經走上了大眾的餐桌。福建省更是形成了以雙斑東方鲀和菊黃東方鲀為主的河鲀產業。 

    隨著河鲀養殖產量的不斷增加,河鲀產業從業者們不僅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用河鲀,同時也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應用于河鲀育種工作中,從而加速河鲀產業的快速升級。

     

     

    ?

    斑馬魚

     

    110E0 

     

    脊椎動物研究的模式物種斑馬魚,因其個體小巧,養殖便利,繁殖發育周期短,胚體透明無卵殼等特征,易于進行基因操作,是用作基因編輯的優質生物學材料。

    精準的基因操作能夠讓斑馬魚的表型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無論是熒光斑馬魚,還是“兔子“斑馬魚,都是基因操作的產物。模式物種斑馬魚作為經濟魚類的科研試驗(替代)品,用它小小的身體里發生的變化,向世界訴說著基因的奧秘,揭示魚類遺傳育種的內在機制。

     

     

     

    而這些高品質的海鮮出自哪里呢?

    其實

    這些國審水產新品種或新技術

    都誕生于

    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01

     #我們是誰?

     

    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針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海水養殖生物的產業需求,選擇我省大宗和重要的養殖種如鮑魚、對蝦、大黃魚、河鲀和青蟹等,圍繞其抗性、品質和生長性狀的種質創新,深入解析經濟性狀遺傳機制,建立育種技術平臺,研發性狀高通量精準測評技術和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培育系列水產新品種并實現產業化應用,支撐福建省等東南沿海地區海水養殖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496FE



    該實驗室于2019年獲批建設,依托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建設運行。實驗室近3年發表SCI文章1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0,團隊成員也先后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務院政府特貼,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南強青年拔尖人才等多項稱號。

     

     

    02

     #我們做什么?


    科研團隊由25名固定科研人員組成,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工程師1人。

     

    21FBB

     

    實驗室目前共擁有科研用房2500平方米,魚類、對蝦、貝類等遺傳育種基地近12000平方米,包括循環水養殖車間、家系培育車間、群體選育車間、種質測評實驗室及相關配套儀器設備,擁有實驗池200口,家系池600口,并配備專人管理。實驗室內部配備相關研究設備超過120臺,總價值超過1800萬元。

     

     

     

    03

     #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2020726日,該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召開,來自新加坡、中國的11位水產界大咖組成最強學術委員會陣容,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分別由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和湖南師范大學劉少軍院士擔任。

     

    5E6E3

     

    實驗室主任徐鵬教授匯報了實驗室總體定位、發展目標及獲批后一年的工作進展。隨后,徐鵬教授、以及實驗室副主任游偉偉教授和毛勇教授級高工分別作了大黃魚、鮑和日本囊對蝦遺傳育種研究進展三個代表性成果匯報。

     


    圖文版權歸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使用、轉載。





    上一篇: 廈大海洋重器丨乘風破浪15載,他們打造了海峽兩岸的媽祖計劃 下一篇: 廈大海洋重器丨探索“海洋荒漠”能否“植樹造林”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