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廈大海洋重器中秋特輯丨中國-東盟海洋學院:赤道上的國際海洋人才“培養基”

    時間:2021/09/22

    來源:

    瀏覽: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今日開學

    值此中秋之際

    為大家送上馬來西亞分校的月景圖

    祝福大家中秋快樂

    疫情快快散去





    喵喵喵~我是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貓咪小姜,很高興認識你!

    你好啊~您好可愛!

    欸嘿嘿,謝謝夸獎~就由我來帶你逛逛分校吧。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CAMS?

    喵喵喵~現在公布正確答案!其實CAMS是指“中國-東盟海洋學院”喔!

    哇哦,那是什么? 聽上去很不錯的亞子!





    中國-東盟海洋學院,是廈門大學海洋學科在海上絲路打造的“國際人才教育重器”。它的英文名很長,叫China-ASEAN 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s,所以我們通常稱呼它的簡稱——CAMS。2015年,伴隨著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落成,CAMS誕生,它是廈大海洋學科走出國門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廈大海洋對“一帶一路”政策的最佳響應。


    作為廈大海洋的“新生兒”,CAMS誕生在擁有全球最豐富的熱帶海洋資源和文化多元融合的馬來西亞。在這個靠近赤道的地方,CAMS正在逐漸成長,成為廈大海洋“海納百川、走向世界”的新土壤,搭建起了中國和東盟乃至亞洲在海洋研究方面交流合作的橋梁。




    CAMS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為中國、東盟和世界培養更多國際化的海洋人才,為提高中國在亞洲海洋領域的影響力貢獻一份力量噢!






    漲知識了!謝謝小姜。但我有一個疑問,為什么CAMS設立在馬來西亞呢?

    喵~問得好!選擇馬來西亞,其實是有歷史淵源的噢~

    上面說到,CAMS是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一份子,所以CAMS自然是跟隨著分校落戶馬來西亞啦~


    #對方向你分享了鏈接#



    好奇寶寶們可能會問,為什么廈門大學要在馬來西亞建分校呢?每一個廈大人都知道,廈大校主陳嘉庚先生早年在南洋創業致富。雖身居異邦,但先生卻心懷家國,不謀私利,高瞻遠矚。在中國危難時刻,他回到故土,傾其所有,興辦教育,并在1921年創辦了廈門大學,為故土培養高等教育人才鞠躬盡瘁。



    因此,選擇在馬來西亞建立分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歷史的回饋。百年學脈飄洋過海,在熱帶三角梅園傳承發揚,表達的是廈大飲水思源的感恩之情。



    當然啦,除此之外,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也是為中國和東盟以及其他國家的學術文化友好交流牽線搭橋的“媒人”。分校所授的學位受到中馬兩國政府的認可,來自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的學生們匯聚在校園里,打破不同文化之間的壁壘,共同交流學習,拓展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




    對于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來說,它最大的愿望就是成長為一個擁有國際style的“文武雙全”的大學——“文”可融合多元文化,“武”可著重教學科研,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利于社會進步的青年人才。




    沒想到CAMS背后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沒錯~CAMS不僅有故事,還有不可小覷的實力噢!




    在廈大海洋的堅實根基上,CAMS開枝散葉,設置了“兩系三心”。兩系是海洋科學與環境科學系、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而三心則是海洋科學研究中心、海洋事務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海洋科技與管理培訓中心。



    廈大海洋與地球學院的王克堅院長曾說,如果海洋與地球學院的學生是我們的孩子,CAMS的學生就是我們的侄子。從落地生根的那一刻起,CAMS就與廈大地學部“學脈相連”,相互交流,彼此鼓勵,共同成長。



    而作為“兄長”,廈大地學部,特別是海洋與地球學院,既是CAMS的榜樣,也是CAMS成長路上有力的支持者。CAMS的學科培養方案,很大程度上借鑒了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重視綜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模式。每年也有老師從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奔赴馬來西亞,為CAMS的教學和科研注入更豐富的師資力量。



    除此之外,海洋與地球學院和環境與生態學院還與CAMS開設了各種交流和實習的項目,4年來已互派師生兩百多人。最令人向往的“海絲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就是其中的典范。從廈門出發,沿海上絲綢之路,徐徐向南至馬來西亞,兩校區的學子們跟隨“嘉庚”號科考船深入遠海,開展海上科考,在這個“行走的廈大”中學習科研技能,鍛煉實踐能力,在離海最近的地方感受海洋探索的魅力。


    停泊在馬來西亞巴生港的"嘉庚"號科考船



    雖然生來就“含著金湯匙”,但CAMS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成長。為了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科研環境,CAMS打造了各類具有先進實驗設備的專用實驗室,比如生物學教學實驗室普通化學教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物理教學實驗室顯微鏡室微生物實驗室等等……這些實驗室對CAMS的全體師生開放,也就是說,本科生也可以親自上手操作一流的實驗儀器噢!


    廈馬實驗室一隅



    馬來西亞及其周邊海域擁有非常豐富的熱帶海洋資源,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匯讓這里成為了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是CAMS的一塊亮閃閃的名牌。馬來西亞及其周邊海域的海洋資源到底有多豐富呢?下面這張圖會讓你分分鐘感受到馬來西亞僅在海洋生物資源方面的特別優勢。



    而每一位CAMS的學生,都可以親身接觸和體驗這些豐富的海洋資源。CAMS的學生都有機會在Kelanang海灘、Morib海灘、Putrajaya濕地等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在收獲豐富的濕地考察經歷的同時,還能欣賞熱帶獨特的自然風光,親密接觸各種海洋生物噢~





    CAMS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國際化的教學體系。要與世界接軌,英語學習當然必不可少!基于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全英文教學模式,CAMS具有得天獨厚的英語學習氛圍,無論是聽課、討論,還是讀文獻、寫報告,英語的使用將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同學們和老師們往往用著不同風味的英語進行交流,在英語能力全方位up的同時還能收獲滿滿的笑點和槽點噢~









    除此之外,CAMS也是一個多元的大家庭。CAMS的老師都是畢業于世界各大名校的博士大佬,院校遍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和澳洲。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生活上,老師們國際化的教育背景多樣化的人生經歷都能幫助同學們開拓視野,指點迷津。在CAMS,擁有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同學一起學習,相互交流,不僅能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還能了解到異文化的風土人情,收獲寶貴的友誼。



    CAMS還是一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交流合作平臺。在科研和創新方面,年輕的CAMS已經小有成果,不僅參與主辦或發起了多場國際學術會議,也與多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CAMS也為同學們提供了許多機會:本科生可以參與廈門大學或與CAMS合作的院校機構組織開展的各種科考活動和夏令營,也可以在本科畢業后以比較優惠的條件前往建立合作關系的院校,或通過保研、考研、申研前往自己的理想院校繼續深造。


    雖然扎根在東盟的土地上,但CAMS的心里卻裝著整個世界。它希望它的學子們,能成長為為世界海洋造福的人。


    以2016級海洋技術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周天宇為例,他在CAMS的四年學習期間里,曾親自參與了Robin Robertson教授的科研項目,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參與制作了兩份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海報。他也不囿于海洋學科的研究,在兩屆“互聯網+”比賽的國際賽道上獲得了銀獎。畢業之際,他獲得了美國特拉華大學的全獎博士的offer,將在世界頂尖的海洋專業繼續深造。CAMS的第一批學子們,和年輕的CAMS共同成長起來,正以逐漸豐滿的羽翼飛向天南海北,在世界各地繼續不懈探索海洋的魅力。


    左為周天宇,右為Robin Robertson


    “致吾知于無央,充吾愛于無疆。”這是廈大傳頌至今的理念和追求,也將成為中國-東盟海洋學院未來發展的理念和追求。以無盡探索之博學開拓無限瀚海之神奇,以胸懷世界之博愛致力全球民生之福祉,描畫未來的藍圖已經徐徐展開。中國-東盟海洋學院必將強化和發揚廈大海洋學科的優勢,為未來中國、東盟乃至全球的海洋研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喵喵喵~非常期待你加入CAMS的大家庭噢~小姜等你!




    圖片來源:

    1. 廈大馬校招辦”微信公眾號、

      廈門大學翔安校區網站

    2. 部分攝影作品:張翹楚 / 陳沐陽 /楊位迪


    視頻來源: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Q1SbkU_c4



    編輯部

    出品: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 中國-東盟海洋學院

    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總編: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撰文:張凱帆 / 張明哲 / 龔翌之 / 黃思晗

    排版、設計:季濤





    上一篇: 乘風破疫 | 來不及了,快上車!海洋防疫總動員! 下一篇: 防疫加油丨廈門疫情源頭已明朗,警醒口罩不能摘,然而海洋“戴口罩”竟逐漸染疾?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