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聯合國SDGs共創工作坊 | 讓我們共創可持續的“藍色城市”!

    時間:2022/03/15

    來源:

    瀏覽: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圖片


    圖片



     

    當建設“海洋強市”的宏圖偉愿與可持續的“藍色城市”緊緊相擁,建設可持續的“藍色廈門”,我們需要青年的力量;


    當“十四五”開局之年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計劃”起始之年不期而遇,助力國家海洋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青年的力量。


    為了培養助力可持續發展的青年人才、號召國際國青年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在廈門國際海洋周期間,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與“SDGs行動者丨中國伙伴圈”攜手,在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鼎力支持下,舉辦了以《可持續的“藍色廈門”》為主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共創工作坊活動。活動全程直播累積觀看人數突破559萬人,最高同時觀看人數超過30萬。


    圖片


    超強項目選題模擬訓練——


    建設低碳城市,勇攀科技樹;妙手生花,變廢為寶;傳承古老的記憶……全國各高校的青年才俊線上線下共襄盛舉,為建設可持續的“藍色廈門”出謀劃策——


    還有科研、教育、設計、科技等領域的專業嘉賓講述可持續發展的N種可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群賢畢至

    關于可持續發展的N種可能




    1/藍碳: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加油包”


    陳鷺真

    圖片

    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生態學會紅樹林生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福建省生態學會秘書長

    廈門市氣候變化專家


    陳鷺真教授以《藍碳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和大家分享了紅樹林的價值、現狀和面臨的威脅,以及廈大科研團隊為全球紅樹林研究做出的重要貢獻。此外,她還和大家分享了其團隊編制的,我國第一個藍碳交易方法學,其推動了福建省完成了第一筆藍碳交易,是藍碳領域科研成果實現產業轉化的成功案例。


    相信當藍碳的研究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時,將為建設可持續的“藍色廈門”提供強大助力。


    2/教育:面向未來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圖片

    林蔚芳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教育與傳播專家委員會委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環境教育注冊講師

    「知了世界」教育聯合創始人


    林蔚芳老師以《面向未來的教育與可持續城市》為主題,從不同角度跟大家分享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時代背景和意義,以及國家和公民應如何參與其中,貢獻力量。并分享對可持續發展教育、可持續城市的見解,及其團隊為推動我國公民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踐行動。


    圖片


    可持續發展教育與世界公民教育的推動將為可持續的“藍色廈門”培育出更多的人才,為建設“藍色廈門”提供不竭動力。




    3/碳中和智慧園:

    雙碳背景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助力


    劉昊博士

    GOLDWIND金風科技綠電與低碳專家


    劉昊博士以《雙碳背景下園區減排行動方案》為主題,結合金風科技公司的成功經驗,從全新視角向我們分享了城市工業園區的碳減排路徑與行動方案,以及可參考的具體實施步驟。此外劉昊博士還分析了我國目前碳中和園區發展上遇到的挑戰以及未來前景,并鼓勵更多的青年參與低碳的研究。


    碳中和智慧園區在碳減排中發揮的顯著作用,也許會緩解由于CO2過量排放帶來的海洋酸化等環境問題,為建設可持續的“藍色廈門”提供強大助力。


    圖片



    4/循環經濟: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圖片

    曾 鳴

    TOMRA陶朗集團- 陶朗分選技術有限公司-循環經濟部門


    如何改善海洋塑料污染?


    循環使用才是王道。


    圖片


    曾鳴老師以《循環經濟與可持續城市》為主題,以陶朗集團為案例,介紹了塑料循環經濟的運行機制和智能城市循環經濟系統的實現路徑以及目前國際上的塑料循環解決方案。她還鼓勵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參與和探討、并實踐循環經濟在中國最可行的本地化策略。


    垃圾并非沒有價值,循環經濟也許不僅僅能夠賦予塑料垃圾新的價值、緩解海洋塑料污染,或許也將成為發展可持續的“藍色廈門的”新道路。



    群星璀璨

    可持續發展需要國際青年行動



    在SDGs的中國行動中,還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才俊,以“ACT NOW”為行動準則,圍繞SDGs17個目標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與方案。


    沒錯,他們就是SDGsActor。


    在去年,SDGsActor的共創者“初代目”們以“海洋保護”為主題提出了一系列可在2021年落地的即刻行動方案。在今年,針對“可持續城市與社區”這一目標,“二代目”共創者們將如何創造出切實可行的項目呢?



    新手教程:

    關于咖啡渣的項目選題模擬訓練課程


    咖啡渣能有什么用處呢?一位聰明的咖啡館老板利用它來教客人種蘑菇,不僅提升了客流量,還巧妙地處理了咖啡渣。


    圖片


    在SDGs項目選題模擬訓練的課程上,知一行教育科技創始人張帆老師和林蔚芳老師通過一個有關咖啡渣的故事來加深共創者們有關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并以咖啡渣的循環利用為主題,對共創者們進行項目選題模擬課程的訓練


    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在短短十分鐘內,共創者們迅速搜集有關咖啡渣用途的信息,眾人拾柴火焰高,最后竟匯總了咖啡渣的三十多種用途。


    隨后,共創者開始針對咖啡渣的各種用途,依據“5W1H”原則,自行組隊開展關于咖啡渣可持續利用項目的討論。一番熱火朝天的頭腦風暴后,他們提出了將咖啡渣作為吸附劑、利用咖啡渣制作工藝品等金點子。


    正如林蔚芳老師所言:“SDGs項目的共創不僅僅是一個嚴肅的討論過程,同時也是成員之間相互增進感情的過程,如何團結身邊的伙伴、鏈接個體的力量也十分重要。”


    積極匯聚個體力量,也正是國際青年行動一直秉持的原則。


    圖片



    學以致用:

    “奇謀妙計”助力可持續發展


    在經過有趣的項目選題模擬訓練之后,共創者們將可持續發展的思維融會貫通,以“可持續城市與社區”為主題,圍繞國家“雙碳”政策和海洋可持續發展,分別提出了自己的關于建設可持續的“藍色廈門”的“奇謀妙計”


    勇攀科技樹、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設。污染監測預防裝置的建設將保障你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氣都很清新;智能調控APP構建零碳社區,過低碳的高質量生活;校園清潔飲水項目——生命之源可容不得半點馬虎;數據共享、科研創新,MDSN系統幫您了解周圍的環境質量,提升您的幸福指數;此外,如3D打印等黑科技也將助力低碳城市。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妙手生花,變廢為寶。穿過的衣服不要亂丟,愛心循環體驗館將它變為給予流浪動物的溫暖;吃完的蝦蟹殼有什么用?復活的鎧甲將以另一種方式保護你;吸音降噪的紙箱咖啡館?給我快遞紙箱,我可以創造世界;不要讓知識流浪,二手書籍也有大用處。


    永恒的記憶,眾生之平等。給文明以歲月,保護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傳承古老的記憶;鄉愁難忘,通過文旅轉型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用看不見的色彩,讓失明者再次看到多彩的世界。


    最終,有12個項目脫穎而出、9個項目正式入圍提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項目將會很好地助力可持續“藍色廈門”的建設。


    嘉賓們的精彩分享不僅為更多個人和機構開展相關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借鑒,也將啟發更多的年輕人在可持續發展方向以不同的視角與思考維度,并推動更廣泛的公眾參與和實踐。本次活動也將成為全國青年SDGs行動的星星之火,從廈門開始燎原,點燃青年們可持續發展創新創業熱情與行動。



    圖片


    在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和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節點,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我們邁向美好未來的必由之路。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堅持可持續發展并不是一件易事,高素質的人才將成為助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將依托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繼續堅持培養高素質的海洋科普人才,建設可持續的“藍色廈門”,為可持續海洋發展提供生力軍;在未來,廈門大學70.8海洋媒體實驗室將與SDGs行動者丨中國伙伴圈等仁人志士一道,號召更多的青年參與可持續發展。


    本次的活動已經完結,但是藍色星球的未來還將繼續發展,敬請期待吧!





    撰稿:于世豪、何彩妮

    攝影:周軒帆、王禹莎

    排版:吳思揚

    編輯:李依睿


    出品: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SDGs 行動者|中國伙伴圈



    -END-

     

     

    上一篇: 明日開講丨2021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明日在廈門大學盛大啟幕 下一篇: 海洋奇妙物語丨你可聽說過“‘魔鬼魚’龍卷風”?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