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海洋奇妙物語丨深海“楊梅”:不能吃,但能“開車”!

    時間:2022/03/18

    來源:

    瀏覽:

    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圖片


    圖片

    70.8 海洋奇妙物語


    海洋代言人帶你

    探索占地表70.8%的海洋


    本期作者

    圖片

    何詩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級本科生,海洋科學專業


    近年來,“綠牌車”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電力,這種更清潔、低碳、環保的驅動方式,得到了大眾的青睞。與此同時,被譽為“電動車心臟”的動力電池也備受矚目。

    圖片

    電動汽車與電池(圖源:Deep Green公司官網)


    動力電池占到整輛電動汽車將近一半的成本,因為制造電池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屬,包括鋰、錳、鈷、銅、鎳等。據嘉能可(Glencore)礦業公司統計,2050年鈷和鎳的需求量將暴增至現在的四倍,而銅和鋅的需求量也將翻倍。

    然而,陸地上的金屬資源儲量已無法滿足人類的巨大需求。以鈷金屬為例,陸地上的鈷資源儲量僅占全球總儲量的17%,而大洋多金屬結核中的鈷儲量幾乎占據了全球鈷資源的半壁江山。

    如何突破金屬資源短缺的瓶頸?人類將礦產開發的目光投向了深海。

    圖片

    海底主要金屬礦產分布(圖源:世界銀行)



    圖片

    巖石中的“電池”

    分布于海底的多金屬結核被譽為“巖石中的電池”,其中貯存的銅、錳、鎳、鈷等金屬元素以及稀土元素不僅是制造電池的原材料,還是電子技術、新能源開發等高新技術產業的必需品。全世界大洋底多金屬結核儲量約3萬億噸,僅太平洋就有1.7萬億噸,其中約有700億噸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結核中的銅、錳、鎳、鈷等金屬資源儲量比陸地上高出幾十到幾千倍。除此之外,結核礦還以每年約1000萬噸的速度增長,源源不斷地供應金屬資源[3],[7]

    圖片

    多金屬結核中所含金屬的應用(圖源:金屬百科)

    相較于陸地采礦,從深海獲取制造電池所需的金屬,也將極大降低礦產開采產生的環境代價。據評估,從海底采集多金屬結核產生的二氧化碳與陸地采礦相比減少了75%,而且采礦過程中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也不會占用土地和森林資源。

    多金屬結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說起它的“長相”,你或許會覺得并不陌生。


    圖片

    不能吃的深海“楊梅”

    圖片

    分布在海底的多金屬結核(圖源:Deep Green)

    假如你在楊梅季節見到了多金屬結核,可千萬要抑制住想咬一口的沖動!同水果楊梅一樣,多金屬結核也有著黑色的外觀,由“果核”和“果肉”組成,可謂是“深海中的楊梅”。

    圖片

    多金屬結核的結構

    結核核心是結核生長的起點,其來源多樣,最常見的有生物、巖石、礦物、隕石這幾類。金屬離子和膠體圍繞著核心沉淀、聚集,便形成了一圈圈殼層。

    如同果肉貯存著水果的營養與滋味,結核的殼層也是其精華所在。殼層主要由錳礦物(錳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鐵礦物(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和硅酸鹽礦物組成,鐵、錳等金屬資源富集于此。


    圖片

    “楊梅采摘園”在哪里?

    多金屬結核主要分布于3000米~5000米水深的海底,各大洋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太平洋中的儲量最為豐富。

    在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有一個廣闊的深海平原,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多金屬結核產出區——克拉里昂-克利伯頓斷裂帶海區(CC區),數萬億個拳頭大小的多金屬結核中蘊藏著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鎳、鈷和錳礦藏。目前,CC區的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占地120萬平方公里,據估計,其中貯存的金屬足以為全球的所有電動汽車提供電力。

    圖片

    CC區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

    和國際海底管理局保留區位置圖(圖源:ISA)

    認識到多金屬結核潛在的經濟價值后,人類自然不會無視它的存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蘇聯、德國等國率先掀起了多金屬結核“調查熱”。隨著深海技術的發展,深海采礦可行性變高,各國也逐漸轉變為“開發熱”。


    圖片

    深海“楊梅”怎么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國際上主流的采礦系統是液壓汲取式開采系統

    這種開采系統主要由采礦船、提升系統、采集頭三個部分構成。如果把多金屬結核想象成奶茶里的珍珠,由水泵和管道組成的提升系統就像是喝奶茶的吸管,采礦裝置中的采集頭收集并“吸入”多金屬結核,統一送進“吸管”里,而以采礦船則負責為水下作業的設備提供動力。

    圖片
    圖片

    液壓汲取式開采系統(右,圖源:中國科普博覽)

    圖片

    多金屬結核開采(圖源:Deep Green)

    我國對多金屬結核的調查起步較晚,但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教訓,發展迅速。作為第一批大洋礦產的先驅投資國,我國至今已獲批兩塊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

    在享受深海礦產優先開發權的同時,我國也履行著保護深海環境的義務,積極開展礦區環境基線調查,致力于研發高精度、低擾動的采礦裝置,以期推動深海采礦的可持續發展。

    圖片

    中國大洋協會發起的“基線及其自然變化計劃”(圖源:新浪網)

    圖片

    “鯤龍500”海底集礦車(圖源:中國大洋協會)

    深海“楊梅”能夠驅動的不僅是電動汽車,更是一個國家的資源儲備和工業發展。期待未來,深海礦產的開發利用在方便人類生產生活的同時,也能讓經濟發展的快車跑得更遠。

    參考資料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G3MHQ7GB05198NMR.html

    [2]上海有色網:電動汽車工業刺激錳需求增加 預計至2030年全球需求將增長10倍 https://news.smm.cn/news/101422594

    [3]于淼,鄧希光,姚會強,劉永剛.世界海底多金屬結核調查與研究進展[J].中國地質,2018,45(01):29-38.

    [4] 李日輝.大洋多金屬結核成因研究的進展[J].海洋地質動態,1998(09):1-4.

    [5]https://metals.co/nodules/

    [6]https://www.360kuai.com/pc/9b4a28c4680b45036?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7]Yves Fouquet,Denis Lacroix.Deep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M].Springer, Dordrecht:2014-01-01.

    [8]張農,馮曉巍,龐華東等.深海采礦的環境影響與技術展望[J].礦業工程研究,2019, 34(2):22-28.

    [9]楊建民,劉磊,呂海寧等.我國深海礦產資源開發裝備研發現狀與展望[J].中國工程科學, 2020,22(6):1-9.

    [10]高巖,孫棟,黃浩,等.國際海底區域礦產資源相關環境問題與管理進展[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21,31(10):2722?2737

    [11] 石學法,符亞洲,李兵,黃牧,任向文,劉季花,于淼,李傳順.我國深海礦產研究:進展與發現(2011—2020)[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21,40(02):305-318+517.




    科學指導:簡星

    撰稿/排版:何詩凡

    編輯:賴瀅/李依睿/劉思琦

    責編:甘少敏

    出品:70.8海洋媒體實驗室


    -END-

    (本公眾號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上一篇: 廈大海洋重器|你能找到比我還“潔癖”的實驗室嗎? 下一篇: Coastal-SOS LOGO征集|假如給我們十年,拿什么來保護我們的海岸帶?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