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底,廈門海域出現了極為好看的藍眼淚奇觀,網友們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自己拍的藍眼淚的美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藍眼淚吧!
ONE
什么是藍眼淚?
“藍眼淚”并不是海水的顏色,形成藍眼淚現象的發光生物主要是:夜光藻和海螢。海螢品種是齒形海螢,以夜光藻為代表的甲藻類和海螢體內有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時發生反應,產生淺藍色的光。一般在六、七月份出現,而且是沿著沙灘呈帶狀。夜間能閃閃發光,科學家稱這種生物光為“冷光”。
該物種以其生物發光,因其中熒光素和熒光素酶之間的反應產生的藍色色光,在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形象地稱作藍眼淚。為什么我們是在晚上看到這樣的奇觀而不是白天呢?這其實是因為該物種晝伏夜出(是不是像極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的你),并生活在淺水底部的沙層里。
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有著以下這些同樣神奇的特征:
1、離開海水只能夠生存10秒。
2、只有吹南風且漲潮才會出現。
3、每年4月到8月之間會在臺灣馬祖的海灘上發光。
4、如果浪夠大會飄在空中在人身旁,像螢火蟲那樣。
TWO
藍眼淚的分布
藍眼淚主要分布于日本、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福建沿海。在福建沿海地帶,藍眼淚又側重聚集在平潭,比如平潭綜合實驗區流水碼頭、平潭“十八樓”海灘、平潭(蘇澳)六秀山谷海灘、平潭猴研島等多處海灘,除此之外,在福建省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美麗壯觀的藍眼淚景象,比如福建省泉州凈峰惠女灣、廈門海濱和廈門市內的筼筜湖畔。
要是有朋友想在平潭觀賞海螢夜光這一海面上的一種奇景,記得在四月份左右去,不然很容易撲空~ 以平潭為例,藍眼淚爆發時間常出現在夜間11點之后,通常可持續到凌晨兩三點。從成因來講,目前出現的藍眼淚由“熒光藻”引起,這種藍眼淚多出現在3~5月。到了6、7、8月,海水溫度升高到25度以上,會出現更為難得的“海螢”藍眼淚。海螢就像海中螢火蟲,它構成的光芒更持久,顆粒感也更強,是尤為難得的景觀。
除了月份,藍眼淚還受到水溫、天氣、風向等因素的影響,回南天、潮越大、云動快,邂逅藍眼淚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THREE
藍眼淚的出現意味著什么
許多人認為,“藍眼淚”是一種美麗的自然現象。但千萬不要被它們炫麗的外表所蒙蔽。
近年來,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逐漸加深,“藍眼淚”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像是海洋發出的一種生態警告。雖然夜光藻本身無毒,但它引發的“藍眼淚”現象本質上是一種赤潮。赤潮的出現往往就意味著當地的海洋環境出現了一些異常變化,可能是海水富營養化,也可能是風向和降雨條件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大多都離不開人類的影響。
“藍眼淚”更是一種致命的美麗,是當地海域海洋生物的“噩夢”!夜光藻死亡后或被魚類、海龜吞食,會分解產生出硫化氫,并滲出高濃度的氨、磷等化學物,令海水變質。當人們在靜謐的夜晚為藍色的眼淚屏住呼吸、震撼心靈之時,海里的魚類和海龜卻在拼命掙扎,忍受著痛苦的折磨。所以,在我們在感嘆藍眼淚的壯觀美麗之際,也應看到人類的行為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傷害。
此外,作為游客到海邊去觀賞藍眼淚的我們,要注意不能輕易下水游泳或接觸“藍眼淚”,以防被赤潮生物分泌液和赤潮生物殘物污染。皮膚接觸了赤潮水體,可能產生各種刺激反應,有時表現為皮膚瘙癢、刺痛、出紅疹等。若赤潮為有毒種類,千萬不要食用從赤潮區域采捕的魚、貝類等海產品,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