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海洋與地球學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學生中大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征文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厚植愛國情懷,引領同學們把小我融入大我,強化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大家積極響應,熱情投稿,通過詩歌、散文等形式青春告白祖國,共同唱響祖國的贊歌!
國,在火車車廂里
一次如同炮火般的震動后,綠皮火車終于艱難地動了起來,一寸一寸、一米一米地開向車站外的光明。
我所在的這節車廂一離開車站的陰暗的頂棚,便突然感覺車速上升了不少。載著成百上千的旅客、成噸的行李和物資,列車向著西方一路行進。
我記得最近一次乘臥鋪車是在九年前,那一次是紅色的火車;而最近一次乘綠皮車是在多久以前,在我能記起來的回憶中已經模糊不清了。我能記得的,是小時候每逢寒暑假都要回一趟老家,老家不遠,距離杭州只二百多公里,乘火車去要四五個小時;后來家里有了汽車,沿國道、省道開過去大概四小時不到;再后來高速通了車,時間就更短了,空則兩小時、堵則四小時;到現在乘高鐵一個小時都不用,就感覺離老家近了不少,因此即使是雙休日,也能方便地來回:那邊有事,微信一講,這邊買票,說走就走。
交通的便利帶來的是時間距離的減少,一家人團聚的機會多了。
習慣了高鐵的“科技感”,今天坐上這趟慢車帶來的是另一種新鮮——三層的硬臥,床板寬度不大,躺在上面不能隨意翻身,再加上一床被子,幾乎動彈不得,兩張床之間的空隙夠一個人站立,走廊上可以兩人貼著并排走過。總之從各方面來說,車上的空間真的很小,但一個為運輸而設計的工具上有完備的住宿條件,也是相當奢華了。
與此相比,高鐵上就沒有臥鋪。開到遠方的路,幾部電影的時間就能到,何必在車上找床睡覺——在今天結束時,我還會發現高鐵不帶臥鋪的其它理由。
在中鋪上趴著往窗外看,天很藍,藍得和我的衣服顏色一樣——這種比喻可能不恰當,但是這樣鮮艷而清淡的藍色,只在洗得有點掉色的衣服上和天上才有。三年前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G20峰會)的召開,為杭州帶來了多大的發展機會,從這片藍色的天空就能看到。
據說那一年,為了城市環境優美,政府早早地關停了杭州市方圓五百里的所有鍋爐廠房,雖然父親當時一臉自豪地對我這么說可能存在夸張成分,但現在確實有此必要。在那以后,冬天早晨的霧霾就沒再出現過,天空由灰暗變得純凈,藍天白云又回來了。
列車奔馳在兩條鋼軌間,軌道上方的電線以藍天為背景一跳一跳。這悠閑自在的節奏大概是和我產生共鳴,不知不覺把目光全部聚焦在它上面。視線隨著電線的弧度上下游動,慢慢地,意識消退,沉入夢境……
輕輕晃動的車廂,恰到好處的空調風,真適合睡覺。
“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
聽到耳邊熟悉的歌詞,我醒了。
列車停在站臺內。望站外,遠方群山環繞;查地圖,仍在浙江境內;看時間,已過三個小時。
這里是浙西丘陵,自然有身處大山間的感覺。丘陵、山地、高原地形統稱為山區,中國的山區面積廣大,那里的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造公路需要之字盤山,鋪鐵軌需要開隧架橋。在地形因素影響下,中國的城市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而多山的地形又幫助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次進步,央視紀錄片為我科普了多少個“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龍江特大橋、幾百座長江大橋……驚訝之余,更讓人心生敬意。如今,中國公路網連接了每一個城鎮鄉村,鐵路網四通八達,高鐵線路暢通快捷,大城市也在紛紛建造自己的地下鐵路網。交通的便利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我國在完善自己交通的同時還積極對外發展交通,從“一帶一路”到“坦贊鐵路”,處處可見祖國的力量。
十五個小時后,天剛剛亮,列車接近湖北宜昌,這僅僅才走過旅途的一半,前面的路還長著。
大半天的旅程,走過一千多公里,這是什么概念?是到老家距離的四倍,是跑一千次一千米,或是赤道長度的四十分之一。它只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960萬平方公里內的一段線路,我想,一千公里是多遠并不重要,只要知道這個國家是如此廣闊就夠了。
當我習慣了乘高鐵在兩個城市間來往,我眼里的世界大概就是兩座城的范圍。出門遠行,迷茫中的我才幡然醒悟。
我所在的這個國家,真的很大。
大在它的疆域,坐火車兩天都走不到頭的大,亞洲國家面積第一的大。
大在它的國力,有實力應對美國貿易戰的大,引領多邊貿易合作的大。
大在它的國民,為追求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大,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的大。
旅行,還是乘著一輛慢車,細細品味到的沿途的風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