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 ——海洋學子喜獲2019年廈門大學十佳志愿者、優秀志愿者

    時間:2020/04/02

    來源:學院青協

    瀏覽:

          2019年,經學院團委推薦、校團委組織評選,我院學子許繼聰當選廈門大學“十佳志愿者”,汪鈴、鄒世嫻榮獲廈門大學“優秀志愿者”。他們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青春樂章,為大學生活交上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

    十佳志愿者許繼聰:愿做一塊平凡的磚

          許繼聰,我院2015級本科生,現任廈門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隆德分隊隊長,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第四中學開展支教工作。支教、會務服務、科普講解、后勤保障、社區服務,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務項目他都積極報名參加,大學期間志愿服務工時累計300余個。他曾是西部夢想社團的一名骨干,帶領社團獲評廈門大學“十佳社團”。他喜歡用“磚”來形容自己。他說自己是一名中共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是黨員的基本要求,所以應該像磚一樣,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他是一塊用心、貼心、暖心的“磚”。熱心公益、甘于奉獻的他曾說:“在廈門大學這個匯聚英才的校園里,每一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里綻放著獨特的光芒。我并沒有什么特長,但引以為傲的是,我一直在堅持做一些事情,事無大小,必臻于至善,事務雖繁,定有始有終。”他擔任兼職輔導員期間,主動、細心協助老師處理紛繁復雜的學工事務。在繁忙的畢業季,夜晚燈火通明的老師辦公室里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常常和輔導員一起加班到很晚,舍友笑稱“他就差把辦公室當宿舍了”,他卻總是笑著說,“我就幫著老師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

          他是一塊熱情、陽光、積極的“磚”。來自廣西偏遠山村的許繼聰對支教有一份特別的堅持和熱愛。大一暑期他跟隨西夢社團第一次到甘肅慶陽環縣的小學支教,那段經歷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在干旱缺水、條件艱苦、經濟落后的環境下,他在課堂上看到的是孩子們燦若暖陽的笑容和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時閃著光的眼睛。于是,畢業后他毅然決然加入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幫助那些渴望遠方的孩子們能夠站上教育的高樓,看到更遠更廣的天地。不忘支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服務地方需求、展示廈大風采,現在的他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在西部支教事業中努力發光發熱。

          他還是一塊不懼風雨,不畏險阻的“磚”。自疫情爆發以來,他時刻關注著疫情的走向,并想方設法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為戰“疫”貢獻青春力量。在家鄉鄉鎮黨委的號召下,許繼聰成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自1月23日起,在村口的疫情防控檢查點值班,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并作相應的信息登記。與此同時,他還積極響應廈門大學團委的號召,組織志愿者為身處戰“疫”一線的8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子女開展“戰疫無憂”云輔導愛心行動,提供學業輔導、心理疏導、防疫科普等線上“多對一”志愿服務。作為此次活動的總負責人,許繼聰用自己的努力為疫情防控貢獻了青春力量。

    優秀志愿者汪鈴: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汪鈴是我院2017級本科生,班級學習委員。自入學以來,她積極參加沙美支教、海洋開放日活動、愛心社“編織溫暖”、“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Cosee China 夏令營、2019中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19年志愿服務工時達124.5個,入學至今志愿服務累計時長209小時。

          作為一名海洋人,她積極擔起海洋科普的使命。自2017年以來,她連續擔任了三屆海洋開放日志愿者,在一次次活動中熱情發揮專業所長努力讓更多人認識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她也在其中不斷加深對海洋科普的熱愛。2019年7月,她擔任Cosee China 2019夏令營志愿者,服務時長72小時。在長達九天的志愿服務中,她積極向營員傳播海洋知識,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多次頂著高溫酷暑帶隊參與野外考察,兩次下到紅樹林泥沼地中。9月,她又承擔“第三屆高校大學生海洋與化學科技實踐論壇”志愿者,細致耐心地接待參會人員,帶領他們參觀海洋科技博物館和思明校區,獲得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11月,她又一次出現在了2019年海洋開放日的現場,這次,她參與設計了地質海洋學的獨立展位,為公眾帶來有趣的地質海洋科普知識;12月,她參與了“中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志愿服務,兩天,16個小時,從參會人員登記,到器材檢測,再到進場人員檢查,最終頒獎等等,她把所有的志愿服務崗位都做了個遍。自2018年起,汪鈴還加入了“藍信封”(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一家專注留守兒童心理陪伴和研究的公益組織),成為了一名通信大使,以寫信的方式陪伴留守兒童,給他們帶去溫暖。

          當問及為何這么熱衷于參加志愿服務時,汪鈴說:“在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中,我面臨過很多突發問題,每一次我都嘗試著去解決好這些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己。在志愿服務中,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更好地溝通,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升責任心和執行力。”懷一顆感恩之心,汪鈴積極為社會服務、為海洋代言,并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下去。

    優秀志愿者鄒世嫻:努力成為海洋代言人

          鄒世嫻是我院2016級本科生,擔任學院兼職輔導員和班級團支部書記。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她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19年,她的志愿服務時長130.5小時。自2016年注冊成為志愿者以來,她的累計服務時長高達406.5個小時。

          連續四年參加海洋開放日志愿講解工作,作為該項目的長期志愿者,鄒世嫻認為有機會作為海洋代言人向公眾展現海洋文化,將所學的海洋知識向大眾輸出,號召大家了解海洋、關注海洋、保護海洋,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她說,“在每一次的科普講解中看到大家充滿好奇的眼神,我深刻體會什么是‘志愿付出,快樂奉獻’,收獲的是滿滿的快樂與成長”。                     

          她同時也是海洋科技博物館的長期志愿者,每一次上崗之前,她都做足了準備。面對參觀者,她總是面帶微笑,有問必答,細致耐心地講解。她熱愛海洋,熱愛科普,也希望把這份熱愛傳遞給每一位對海洋充滿興趣的人們。在2019年的海洋科學夏令營中,她帶領外校的營員參觀校園,參與活動,與他們展開了良好的互動交流,向他們充分展示了廈大人的精神風貌與海洋精神。

         志愿服務之路從未止步,鄒世嫻同時還參與了學院開展的“陽光后勤”“拾綠芙蓉”等活動,將志愿服務精神散播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她說:“志愿服務的路上可以看到別樣的風景,人生因為志愿服務而精彩。”

          海洋與地球學院歷來高度重視對青年志愿者的培養,為同學們提供了優質的志愿服務平臺,做好志愿服務的傳承、培訓和保障。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洋青年積極響應號召,踴躍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本次海洋學子榮獲十佳志愿者、優秀志愿者,對于海洋青年來講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激勵。希望同學們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志愿精神,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上一篇: 海洋與地球學院2019年度“五四紅旗團支部”評選答辯大會順利舉行 下一篇: 海洋與地球學院:開好“云”團課,同心抗疫情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