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強學院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強化師生對于新時代海洋科教政策的領悟,7月15日下午,海洋與地球學院師德師風大講堂在翔安校區德旺圖書館1號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民漢教授受邀為全院師生作題為“新時代海洋科教發展態勢”的報告。活動由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書記陳東軍主持,校基層黨建聯絡員黃田、翔安校區管委會副主任黃宇霞、校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伍偉平及學院全體教師、本科生、研究生黨員共同聆聽了本次報告。

“海洋之于地球,猶如水之于人”,戴民漢教授首先從海洋對人與自然、國家與社會的深遠意義出發,闡明了海洋在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他認為,應當充分發揮海洋作為人類的資源庫和知識庫的雙重作用,在夯實海洋科學知識基礎之上不斷推進科研模式轉型,加強海洋資源綜合保護和利用,增強全社會的海洋意識,積極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接著,戴民漢教授向大家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海洋科技發展態勢及動向,并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及海洋學科規劃,分析了目前的學科發展態勢、面臨的挑戰和重點發展方向,指出海洋學科進入了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新階段,是地球科學中最強勁的增長極,要進一步強化需求導向,提升創新能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將關注學科前沿與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切實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整合和海洋學科建設。

最后,戴民漢教授帶領大家一同回顧了廈大海洋學科悠久的發展歷程,并對未來學科的建設方向進行了展望。他表示,我們應該積極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海洋科學領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讓科技創新途徑由興趣導向轉變為“四輪”驅動,即學科驅動、發現引領、需求牽引及交叉融合驅動等四個創新途徑,打通科技創新的“經脈”,推動新時代科研范式不斷變革,探索一條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同時,他希望廈大海洋學科能夠抓住機遇、發揮優勢、補足“短板”,持續推進國際一流學術舞臺的搭建,構架良好的學科發展生態系統,培養出具有高素養、高素質、高情懷的新時代人才,為建設海洋強國、發展藍色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互動環節中,現場師生踴躍參與、積極提問。戴民漢教授就海洋科學專業未來職業發展空間、本科期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悉心解答,他表示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和生涯規劃能力,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自主選擇機會和創新實踐機會,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來到廈大,做到“讓廈大走進世界,把世界帶進廈大”。
本場報告內容生動充實、內涵豐富深刻,戴民漢教授對海洋科教發展現狀和前景的深刻解讀讓現場師生收獲頗豐,增進了大家對新時代海洋科教政策的理解。陳東軍書記在最后的總結中提出,希望學院師生能夠肩負起新時代海洋人的責任與擔當,將講座精神融入今后的學習工作之中,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新時代海洋強國的建設中,為學校“雙一流”建設不斷添磚加瓦。
文/葉思圓 圖/李思翰、楊位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