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精神和學校《關于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等相關要求,引導教師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提高我院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推進我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提升立德樹人成效。11月23日下午,“2020年海洋與地球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沙龍”在希平樓C2-403舉行。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陳敏、海化系教授蔡明剛、團委副書記侯佳君應邀作為主講嘉賓進行分享,學院黨委副書記鄭碧嬌主持會議。

會上,陳敏老師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塑造海洋未來人才》為題,做了專題報告。他首先解讀了教育部《綱要》精神和學校相關通知要求,對“課程思政”開設的意義和目的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對于學校本階段“課程思政”建設任務進行了明確,強調了“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中應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接著,他結合自身多年從事海洋學科教學工作的經驗,概括分享了海洋類課程教學、實驗實訓等環節,可以融入的豐富的思政元素。陳老師表示,下一階段學院將全力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力爭實現“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形成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教育目標。

隨后,學院本科生“課程思政”示范課《海洋環境化學》課程責任人蔡明剛老師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責任人侯佳君老師先后進行了示范課展示。
蔡明剛老師從海洋環境化學的熱點問題“海洋微塑料環境問題與思考”引入話題,進而在塑料引起的海洋生態問題、中國海洋微塑料研究的發展、南中國海微塑料問題等方面分享了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引導學生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勇擔使命,未來承擔起保護海洋環境的重任。

與專業課略有不同,侯佳君老師從專業與職業發展角度,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海洋科學、把握資源、珍惜平臺、學習榜樣,了解自身專業與職業發展的關系,讓同學們更為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特性,更好規劃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好準備。

示范課展示之后,鄭碧嬌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是構建“三全育人”人才培養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課程思政”沙龍活動是政策文件的學習更是卓有成效的工作指導,不僅讓與會老師們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激發了教師們對于如何建設“課程思政”這項系統工程有了更多的思考。
未來,學院將繼續大力推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門門課程有思政”的建設工作,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將海洋專業知識教育同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