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海洋與地球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學習研討會召開,圍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主題開展學習交流。學習研討會由學院黨委書記吳立武主持。

會上,學院副院長柯才煥、學院黨委委員楊偉鋒分別領學了《中國共產黨簡史》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內容。兩位老師帶領中心組成員簡要回顧了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我們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歷史,重點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等階段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總結了我們黨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
學院黨委副書記唐騰鳳、學院黨委委員楊偉鋒、學院黨委書記吳立武分別做主題發言。唐騰鳳表示,新中國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新紀元,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各個領域開展了系列探索和實踐,雖然探索過程比較艱辛坎坷,但成果是積極的、寶貴的,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基礎。通過學習,她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充分了解我們黨帶領人民將中國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偉大成就,也慶幸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她表示希望能通過學習黨的奮斗歷程、光榮傳統和偉大成就,激勵自己同時也引導當代大學生強化奮斗意識,培養拼搏精神,砥礪意志品質。
楊偉鋒談到, 20世紀50-70年代,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合適的方式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雖然遭遇了一些挫折,但仍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新中國的發展會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在合適的歷史時機,中國共產黨通過外交努力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對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吳立武圍繞毛澤東同志發表的《論十大關系》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他指出,《論十大關系》是1956 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他介紹了《論十大關系》發表的背景,解讀了“十大關系”的具體內涵。他強調,這篇著作在社會主義建設全面開始之際,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初步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國實際的方針政策,對當時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
文:曾隆隆,圖:曾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