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堅持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穿始終,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結合廈大海洋學科特色,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學習教育任務,切實將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推動學院“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把握“三度”,學習落細落實
拓寬廣度,全面系統學。學院黨委主動發力,嚴格按照黨中央和校黨委的部署,成立了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實施方案,細化推進方案,為全體黨員訂購指定學習材料,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迅速升溫、全面鋪開。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共計4次,邀請海軍某部政治工作處副主任石稷弦、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艷濤教授等多名專家為師生黨員講授專題講座共計5場,開展“雙周政治理論學習”23次。各黨支部“主動學”,結合“三會一課”“雙周政治理論學習”“固定黨日+”等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個人自學+集體共學”的模式,帶領黨員認真研讀指定學習材料,交流學習心得。
挖掘深度,創新形式學。學院黨委圍繞民族風骨、偉大斗爭、家國情懷等主題,組織師生黨員一同觀看《絕密使命》《1921》《長津湖》等優質紅色影片,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汲取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不竭力量。用好云端思政課堂,積極組織師生觀看《榜樣5》《黨課開講啦》《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等線上思政類節目,厚植師生愛國主義情懷,凝聚奮進力量。實現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網、“海洋先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線上平臺和“一站式”學生社區等線下平臺有效結合,形成教育合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深化效度,結合實際學。為運用好校史、學科史這本“活教材”,學院黨委充分發揮廈門黨史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廣泛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組織師生黨員前往彭德清紀念室、廈門市華僑博物院建黨百年主題展、廈門破獄斗爭舊址、陳嘉庚紀念館等地開展參觀學習;打造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品牌“學史看海”,推出《學史看海》系列文章,讓海洋學科特色靈活融入到黨史學習教育當中,在深入挖掘中國海洋戰略發展進程和廈大海洋學科發展史的同時,帶領師生黨員感悟海洋人的百年初心使命,將黨史學習教育和學科發展史的學習深度融合。

做好“三傳”,思想悟深悟透
傳頌經典,感悟思想偉力。學院黨委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詩詞作品的作用,借助詩詞朗誦、解析等形式,挖掘詩詞背后的黨史知識,生動地再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畫面和中共黨史的發展進程,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組織師生參加“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主題歌詠比賽,唱響愛國愛黨主旋律,激蕩奮進時代最強音。
傳遞信仰,凝聚奮進力量。學院黨委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百年奮進,薪火相傳”主題黨史校史知識競賽、“一‘馬’當先”知識競賽等賽事,掀起黨史知識學習熱潮;舉辦“海洋青年說”團支部書記沙龍、“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題演講、“微黨課”大賽、“貝禮華誕”貝殼設計大賽等活動,帶領師生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路”,展望即將開啟新百年的“新征程”,凝聚奮進力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黨員“應知應會”測試,實現全院黨支部全覆蓋,幫助黨員檢驗學習成果,激發黨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傳承精神,激發海洋擔當。學院黨委邀請許振祖老教授、戴民漢院士開展“師德師風大講堂”,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黨委書記、院長分別為全院師生講授《我們何以自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重要論述體會》、《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專題黨課。結合《讀懂中國》系列征文活動,組織學生走訪蔡阿根、許振祖等退休黨員教師,宣傳老一輩海洋人的感人奮斗事跡,激發新時代海洋人的使命擔當,讓海洋精神薪火相傳。

辦好“兩事”,服務用心用力
直面急難愁盼,為師生辦實事。學院黨委堅持問題導向,深入一線調研,把傾聽師生聲音作為辦實事的“第一步”。開展“書記有約”“院長有約”“書記專題會”,針對各系專任教師、工會委員、黨政工作人員、黨員代表、學生代表等不同群體,開展調研座談會10余場,了解師生實際需求。直面師生“急難愁盼”的問題,改善辦公條件,協調科研場地,解決子女入學,加強安全教育,舉辦就業講座,開展心理培訓。關心慰問困難師生,于疫情期間走訪宿舍、發放口罩、開展中秋慰問,并舉辦“云端慶中秋”等活動。創新學術交流形式,推出“聽,海的聲音”趣味海洋系列講座,戴民漢院士率領學院多名專家學者坐陣,為師生獻上精彩的海洋科普講座,切實增加師生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發揮專業特長,為社會干好事。為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于民,踐行海洋知識公眾科普之責,學院教師走進廈門市各中學,面向上千名中學生開展海洋科普體驗活動,激發中學生對海洋探索的好奇心,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維素養,拓展學生們海洋知識。依托“嘉庚”號科考船,開展“山海相連嘉庚情”直播連線活動,帶領云南省大山深處的孩子體驗海洋探索之旅,將海洋科普送進山里;成立了“嘉夢海揚”志愿服務團,走進沙美公益圖書館,為孩子們吹響知識的“小螺號”,帶去“大海”的聲音,將弘揚嘉庚精神和踐行海洋強國“藍色夢想”有機結合,引導廣大海洋學子做嘉庚精神的傳承者,做海洋文化的傳播者,做藍色夢想的傳遞者。組織學生開展“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具體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爭創“一流”,新局謀準謀遠
著眼長遠,打造海洋重器。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國近代海洋學科的“藍色搖籃”,廈大海洋責無旁貸,為加快向海洋進軍的步伐,廈門大學不斷砥礪前行,打造了一批助力海洋強國夢的“國之重器”。海洋與地球學院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制作《穩立潮頭的“海上廈大”——“嘉庚”號科考船》《屹立東山島的“鋼鐵城堡”——東山太古海洋觀測與實驗站》等“廈大海洋重器”系列推文,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科事業發展的有機融合,有力地推動了海洋學科的發展和高質量海洋人才的培養。
瞄準需求,搭建創新平臺。聚焦海洋科學未來發展趨勢,圍繞海洋碳匯國際基礎科學前沿,瞄準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重大需求,全力支撐保障國家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海洋碳匯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建設工作,統籌校內學術科技資源,對項目組織、現場考察工作進行具體部署,促成項目圓滿落地,并得到專家組的高度認可。積極參與構建全新的科研創新及人才培養平臺——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海西實驗室)。全力協調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資源,助力構建集科研、產業、人才、資本“四位一體”的海洋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波瀾壯闊百年路,向海圖強新征程。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將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不忘育人初心,牢記強國使命,凝心聚力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落在實處,以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奮力譜寫建設海洋強國新篇章。

文:葉思圓、黃熠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