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廣大黨員和團員青年踐行愛國主義,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按照學校工作部署,學院組織各師生黨支部、團支部以“中華一家親,共筑中國夢”為主題開展活動,增強師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各黨支部、團支部在遵守防疫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以“固定黨日+”、主題團日的形式,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學習活動,師生黨員、團員聯系生活實際廣泛開展討論,紛紛表示要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切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廈門大學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有著深厚的校地情緣。經過層層選拔,海洋與地球學院辦公室副主任、行政黨支部書記戴立欣同志將前往寧夏隆德,掛職沙塘鎮張樹村第一書記,為進一步推進隆德縣鄉村振興、助力民族地區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做出積極貢獻。在海洋與地球學院援寧掛職干部歡送座談會上,他表示,將發揚海洋人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優良作風,腳踏實地、不懈奮斗,定不辜負學院、學校所托,以實際工作成效續寫山海情誼的嶄新篇章。

海生教工黨支部書記陳仕璽帶領支部成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發了大家的深入思考與熱烈討論。支部黨員張楠楠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是各民族、各地區發展的前提,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礎。現在,各族群眾已經過上了美好的小康生活。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肩并肩、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團結奮斗,生活將會更上一個新臺階。”
結合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海洋物理教工黨支部黨員楊武夷談到:“學習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最深刻的體會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同心同德,更需要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排頭兵,也是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排頭兵。我們作為高校教師黨員,要充分利用好高校教書育人的主戰場,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增強青年一代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為進一步增進學習實效,多個學生支部采用以黨帶團、黨團聯動、黨團共建的形式開展學習,加強黨支部與團支部之間的交流。物理海洋第一研究生黨支部和物理海洋團支部組織支部成員觀看了專題片《同心共筑中國夢》,黨支部副書記吳淳結合黨史介紹了在長征時紅軍和少數民族之間的感人故事,并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民族平等,作為黨員干部,必須發揮表率示范作用,積極團結少數民族的同志。黨支部書記陳糧峰表示:“民族團結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尤其是一名黨員,要時刻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覺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融入到學習科研工作中。”
在交流環節,各個支部的少數民族同學積極同大家分享自己關于民族團結的切身體會。來自云南的本科生黨支部預備黨員李小龍從政治安定、經濟向好、文化繁榮三個方面分享了他所了解的云南民族工作情況。在海洋物理團支部與海洋物理研究生黨支部學習活動上,白族同學趙燕鋒向大家介紹了語調多變的白語和輕盈大方的白族服飾,呼吁大家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海洋地質團支部成員王錚從“滿族人都會說滿語嗎”“滿族人都是八旗子弟嗎”兩個問題作為切入點對自己的民族進行了介紹,帶領大家觀看了滿語新聞片段,并介紹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滿族人民在經濟建設、工業發展、文化藝術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學院黨委將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項工作當中,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凝心聚力推動學院事業發展。
文:葉思圓,圖:各黨支部、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