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自然資源部發布我院主持制定的兩項海-氣二氧化碳通量評估行業標準

    時間:2022/10/18

    來源:COE

    瀏覽: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我院主持編制的兩項海-氣二氧化碳通量評估行業標準。這兩項標準于2015年4月立項,2022年9月發布,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我國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家碳中和戰略,不僅是全球氣候治理、保護地球家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需求,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需求。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社會經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實現“碳中和”的壓力巨大,在調整產業布局和能源結構,大力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摸清我國海洋自然碳匯家底,并積極探索和發展增匯途徑的任務十分緊迫。

    海洋從大氣吸收或釋放二氧化碳的能力通過海-氣界面的二氧化碳交換通量(簡稱海-氣二氧化碳通量)來表征。海-氣二氧化碳通量的監測方式多樣,主要包括船載走航式監測、浮標監測、岸基定點監測及衛星遙感監測等。由于我國海-氣二氧化碳通量監測日益業務化和常態化,亟待制定相關操作規程,以規范海-氣二氧化碳通量監測和源匯評估。系列海洋行業標準HY/T 0343-2022《海-氣二氧化碳交換通量監測與評估技術規程》旨在統一、規范海-氣二氧化碳交換通量監測和數據處理過程,提高監測數據和源匯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國際可比性。

    基于相關領域近20年深厚的研究基礎,我院主持制定了相關行業標準中的兩項:

    1. HY/T 0343.4-2022, 海-氣二氧化碳交換通量監測與評估技術規程 第4部分:基于分壓差的通量評估(編制人:郭香會, 趙化德, 鄭楠, 王桂芝, 郭利果, 徐雪梅, 戴民漢)

    2. HY/T 0343.7-2022, 海-氣二氧化碳交換通量監測與評估技術規程 第7部分:現場監測二氧化碳分壓數據處理(編制人:王桂芝, 趙化德, 鄭楠, 郭香會, 許懿, 徐雪梅, 戴民漢)

    這兩項標準是該系列標準中的數據處理部分,其中第4部分規定了基于海-氣二氧化碳分壓差計算海-氣二氧化碳交換通量的方法,適用于不同季節、多年平均的海洋源匯格局及其時空變異的評估;第7部分規定了基于水-氣平衡法連續觀測獲得的二氧化碳分壓數據處理流程和方法。兩項標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海-氣二氧化碳通量業務化監測數據的處理方法與國際接軌。

    標準發布鏈接:

    http://gi.mnr.gov.cn/202210/t20221009_2761188.html

    供稿:郭香會

    編輯:蘇穎

    審核:劉志宇


    上一篇: 廈門大學江毓武教授團隊在臺灣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下一篇: 廈門大學童峰教授團隊在小型水下無人平臺水聲通信技術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