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董云偉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發表Letter文章

    時間:2015/03/09

    來源:MEL

    瀏覽:

    20153月6日,我院董云偉教授課題組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題為“Complex ecology of China's seawall”的Letter文章,簡要闡述了中國的“新長城”對海岸帶生態環境影響的復雜性與風險性。

    中國沿海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對土地的需求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即是越來越多的圍墾及海堤的建設,逐漸建成了中國的“新長城”。這些硬基質結構對于巖相潮間帶生物來說是“跳板”,將會促進中國沿岸南北種群的基因流。一些物種能夠迅速占據“新長城”從而擴展它們的分布范圍。

    在中國海岸線上,底質的可用性是影響巖石相潮間帶生物的主要因素之一。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江蘇沿岸在“新長城”建設之前是大范圍的泥灘,不適宜的底質成為中國南北沿岸巖石相潮間帶生物遷移的地理障礙。自20137月起,董云偉教授課題組開始在江蘇沿岸的海堤進行巖石相潮間帶的大型底棲生物的分布及多樣性調查,初步結果表明“新長城”上的生物多樣性有上升的趨勢。

    董云偉教授所建立的潮間帶生理生態研究組(Lab of Intertidal Ecophysiology, LinE)致力于潮間帶生理生態學研究,主要研究興趣是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探究潮間帶生物的行為、生理以及進化適應。課題組將繼續通過野外生態調查、系統地理學和比較生理學等方法,探究人工海堤對中國沿岸潮間帶生物群落的影響,評估人類活動在中國沿岸潮間帶生物群落的生態效應。 

     上圖:攝于20151月江蘇環港鎮沿岸的海堤;插圖:海堤上的生物。 

    本文于20153月發表于Science期刊:Huang Xiongwei (黃雄偉), Wang wei (王偉), Dong Yunwei(董云偉)*. Complex ecology of China's seawall. Science, 2015, 347(6226): 1079. *通訊作者)。

    文章鏈接: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7/6226/1079.2.full 

    注:《Science》雜志的letters文章是較短的研究報告,一般不超過300個單詞,討論《Science》上已發表的內容或普遍感興趣的問題。

     


    上一篇: 2015年水產養殖與可持續健康發展高峰論壇暨海峽兩岸魚類生理學研討會籌備會順利召開 下一篇: 董云偉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發表Letter文章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