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焦念志團隊成果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時間:2016/01/11

    來源:海洋與地球學院

    瀏覽: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其中,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共42項,包括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其中海洋科學領域1項。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團隊研究成果“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儲庫及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團隊成員還包括張瑤教授、駱庭偉高級工程師、張銳教授、鄭強助理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焦念志院士團隊繼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后再次榮獲該獎項。

     

    微型生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看不見的主角”,在全球變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本項目以海洋碳循環為主線,從宏觀效應著眼、從微觀過程著手,系統研究了海洋微型生物的生態過程與環境效應;并以重要功能類群“好氧不產氧光合異養菌(AAPB)”為突破口,通過方法創新和大規模現場實測,查明了AAPB全球分布格局,揭示了AAPB調控機制;進而深入探究AAPB實際分布與理論預測不符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通過系統研究,提出了海洋儲碳新機制——微型生物碳泵理論框架,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促進了學科發展,顯著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公民。此前,華羅庚、吳文俊、錢學森等均獲此殊榮。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家科技獎勵工作以“提高質量、減少數量、優化結構、規范程序”為重點。據悉,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總數進一步減少,較2011年減少21%,獲獎難度不斷提升。焦念志團隊成果“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儲庫及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為本年度地球科學領域僅有的5個獲獎項目之一。


    上一篇: 我院新增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 下一篇: 柯才煥教授課題組解讀牡蠣銅富集的關鍵基因及個體差異形成機制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