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下午,我校建造的3000噸級海洋綜合考察船“嘉庚”號順利回到母港——廈門灣。3月28日,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與我校在廣州簽字交船,3月30日,“嘉庚”號從廣州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芳村廠區新區碼頭起航返廈,駛入廈門港時途徑清嶼水道、胡里山炮臺、廈門大學海洋樓、演武大橋觀景臺、鼓浪嶼,最終停靠廈門海滄遠海碼頭。
當天,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洪華生,我校黨委常委、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主要黨政領導及師生代表前往碼頭迎接科考船返廈。同船抵廈的有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考船項目負責人王海黎,科考船項目顧問許德惇,船長及全體船員、技術人員等。


2015年3月31日,科考船在廣州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芳村廠區新區碼頭正式開工建造,去年5月8日,“嘉庚”號科考船舉行下水暨命名儀式。作為一艘世界頂級海洋綜合考察船,“嘉庚”號創造了許多“第一”:全球第一艘在升降鰭上設置走航超潔凈海水采集系統的科考船,升降鰭可自由在水下收放、伸縮,鰭上裝備有多波束裝置等高性能聲學設備系統,海底的環境生態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國第一艘采用國外方案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由高等學校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我國第一艘具備潔凈采樣、操作、分析能力的科考船,能夠支持水文、化學、生物、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實時、同步觀測和現場科學實驗研究,支持信息數據遠程傳輸;我國第一艘全電力靜音推進科學考察船,可在全球所有無冰洋區航行,兩次加油可繞地球赤道一圈;我國第一艘通過挪威船級社船舶噪聲船級符號Silent A+S指標的船舶,船舶駛過水面時,噪音水平僅與會議室開會所產生的噪音水平相對當;我國第一艘在全球科考工作空間(包括甲板和實驗室)布置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的科考船工作甲板系固體系的船舶,科考設備可自由安裝在甲板和實驗室地板上。
“嘉庚”號交付使用后,它將服務于我國海洋強國建設,滿足陸架邊緣海、專屬經濟區及深海大洋綜合資源及環境調查和研究的需求,承擔多學科海上綜合考察任務,在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學研究和教學實習,成為我國在深海大洋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的重要海上平臺之一。此外,它將依托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成為在東盟地區推動全球變化研究、海洋科學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平臺,也將助力廈門大學乃至世界海洋科研教育向前發展,更肩負著弘揚中華文化、新時期“海洋強國”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光榮使命。
(文\陳浪 施薇 翁蘇偉 樊曉麗 圖\陳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