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6周年校慶之際,4月15日,為進一步向社會普及海洋科學知識,讓公眾認識海洋、了解海洋,提高全民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科考船運行管理的項目合作與交流,學校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舉行廈門大學“嘉庚”號科考船首次公眾開放日暨科考航次研討與信息發布活動。活動同時宣布,經學校申請,國家海洋局批準,“嘉庚”號科考船正式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校友、國家海洋局原副局長、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洪華生,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曲探宙,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黨委書記雷波,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局長吳強,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于志剛,中科院海洋所黨委書記王輝,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吳日升,集美大學黨委書記辜芳昭,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院長曹瑜,廈門國貿集團董事長許曉曦、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激,校主陳嘉庚先生之孫陳君寶,中船工業第708研究所副所長沈偉平、中船重工第711研究所副所長艾鋼、第704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建明,福建省科協副主席吳瑞建,馬來西亞拿督楊家武,我校黨委書記張彥,校長朱崇實,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建發,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賴虹凱,校黨委副書記林東偉,副校長詹心麗,校黨委常委、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近海海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校長助理邱偉杰、陳光等出席。副校長葉世滿主持活動。

朱崇實代表學校向蒞臨活動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廈門大學建設發展,對我校“嘉庚”號科考船建造項目提供了支持和幫助的各級政府、兄弟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今后將長伴“嘉庚”號的船長和全體船員表示衷心感謝。
朱崇實說,廈門大學因海而生,伴海而長,是中國距離大海最近的一所國家重點大學。90多年來,廈大海洋學科薪火相傳、不忘初心,為中國海洋科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付出了不懈努力,也為社會各界輸送了大批具有“海洋”視野和胸懷的優秀人才。90多年來,擁有一艘海洋科考船,讓廈大的海洋研究走得更遠、探得更深,也一直是廈大海洋人始終不忘的美好夙愿。這個夙愿,隨著“嘉庚”號揚帆遠航,已經實現了。
朱崇實說,今天,“嘉庚”號即將踏上探求未知、造福社會的漫漫征程,開啟波瀾壯闊的全新使命,我們的內心充滿了無比的喜悅和沉甸甸的責任,由衷希望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能一如既往地關心呵護“嘉庚”號,關心支持廈門大學海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關心關注我國的海洋事業。希望校內外各有關單位要科學高效地使用、管理、維護好“嘉庚”號,讓科考船發揮最大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效益,彼此攜手、精誠合作,發揚同舟共濟、追求卓越的精神,共同推動國家海洋科學的教育研究向前發展,加快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助推“一帶一路”偉大構想早日實現。

陳激代表廣船國際祝賀“嘉庚”號圓滿完成建造,并順利回廈,感謝廈門大學對廣船國際造船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他相信,在“嘉庚”號科考船這片擁有先進實驗室的移動國土上,廈門大學必將為國家海洋事業的發展譜寫濃墨重彩的篇章。陳激表示,廣船國際期盼與廈門大學建立更加廣泛的合作,共同為國家海洋強國的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許曉曦說,廈門國貿始終關注“嘉庚”號的建造進展,在船舶技術、船舶建造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咨詢、幫助和支持。將“嘉庚”號交付廈門國貿海運進行管理,為校企合作揭開了新的一頁,感謝廈門大學對廈門國貿的重視與信任。他表示,國貿海運將按照商船和科考船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實施管理,以《國際安全管理體系》為標準進行船舶操作,確保各項科考任務安全順利完成。

曲探宙指出,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要求,必須加強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建設,進一步推動我國海洋調查船的開放與共享,促進海洋調查能力的提高。相信“嘉庚”號起航并加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將為我國海洋科學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訓和海洋現場調查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科研基礎設施和平臺。相信“嘉庚”號將成為在東盟地區推動全球變化研究、海洋科學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廈大”,助力廈門大學乃至世界海洋科研教育向前發展,為我國新時期海洋強國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譜寫新的篇章。

于志剛代表兄弟院校向“嘉庚”號圓滿完成建造,即將起航表示祝賀,相信廈門大學海洋學科將依托“嘉庚”號,取得更好更快地發展。希望在國家海洋局的整體引領下,全國海洋院校和研究機構在更大范圍內攜手共進,共同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陳君寶表示,“嘉庚”號的建成投入使用,圓了祖父陳嘉庚先生心中的“海洋夢”,感謝廈門大學以及所有為科考船建設付出心血的單位和個人,相信“嘉庚”號,一定會助力廈門大學的海洋研究駛向更遠更新的前方。


校友代表梅杰及學生代表劉琳先后發言,訴說了自己與“嘉庚”號的淵源,表示將繼續關注“嘉庚”號、支持“嘉庚”號,積極投身學校海洋學科建設與發展,以“嘉庚”起航為新起點,為建設海洋強國奮發努力,再創新成績。


“嘉庚”號科考船自建設伊始,深受社會各界關愛,一批杰出校友、熱心企業和人士慷慨助力“嘉庚”號建設。活動還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捐贈儀式,以感恩的心情接受廈門松霖集團董事長周華松及廣東饒平熱心海洋的實業家林吉從對于“嘉庚”號的無私饋贈和深厚情誼。李建發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并向捐贈者頒發了捐贈證書。

曲探宙為“嘉庚”號加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授牌,戴民漢代表學校接受授牌。

我校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考船項目負責人王海黎代表學校與香港科技大學校方代表、國際海洋痕量元素與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計劃代表簽署了航次意向協議。

陳激向我校贈送船模,張彥代表學校接受船模。


隨后,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共同登船參觀,在“嘉庚”號科考船上還舉行了科考船功能介紹及科考船航次信息發布會。焦念志和周華松共同為“嘉庚”號科考船松霖通用實驗室揭牌。


據悉,此次“嘉庚”號科考船公眾開放活動在線上報名開放2個小時的時間內1000個名額全都報滿,4月15日下午及16日全天,公眾將感受到一場關于海洋科考的科普盛宴。
外交部、科技部、國家海洋局,省、市發改委、科技及海洋與漁業主管部門,大陸和港臺的兄弟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等42家單位代表,我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地學部師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宣傳部 文\陳浪 圖\莊華)
關于“嘉庚”號:
“嘉庚”號是我國第一艘采用國外方案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并由船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具有“潔凈、安全、通用、綠色”的鮮明特點。交付后,它將承擔多學科海上綜合考察任務,能在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學研究、教學實習和相關工程作業。
“嘉庚”號船長77.7米,型寬16.24米,總噸3611,經濟航速11節,最大航速14節,續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具備出色的海洋觀測設備收放、操控的能力;船身裝備高性能聲學設備;能夠支持水文、化學、生物、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實時、同步觀測和現場科學實驗研究,支持信息數據遠程傳輸;采用全電力推進,具備高精度動力定位功能。
“嘉庚”號以“面向21世紀科學研究、專才培育、服務社會及文化傳承”為總體定位,設計水平比肩世界同級別科考船,具有“潔凈、安靜、通用、綠色”等特點,可承擔多學科海上綜合考察任務,滿足陸架邊緣海、專屬經濟區及深海大洋綜合資源及環境調查和研究的需求,在所有無冰洋區開展海洋學研究和教學實習,在未來10至20年將成為我國深遠海科學研究的主力船之一,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深海大洋科學考察能力。
“嘉庚”號將依托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成為在東盟地區推動全球變化研究、海洋科學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廈大”,也將助力廈門大學乃至世界海洋科研教育向前發展,更肩負著弘揚中華文化、新時期“海洋強國”建設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