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4日,福建省政府發布了《關于2016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我院高坤山教授團隊基于“海洋酸化對初級生產過程的影響、機制及其生態效應”的研究成果喜獲2016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團隊成員還有徐軍田、高光、金鵬、吳亞平等。
該研究成果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基金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科技部“973”項目等連續支持下的定向性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與科技部“973”項目課題等的支持下,闡明了CO2濃度升高及其引起的海水酸化對關鍵藻類類群生理及初級生產過程的影響及其機制。已發表相關論文36篇,核心成果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Global Change Biology,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Plant Physiology, Evolution等,被國內外同行充分認可,例如被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Annual Review of Marine Science 等頂級期刊正面引用。其中,8篇代表性論文的總他引次數為522。
主要創新性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集成室內、室外(陽光下)及航次研究的結果,解明了CO2濃度升高與光強變化對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的耦合效應,闡明了海洋酸化對光合固碳效應爭議性大的主要原因;2)結合海洋光生物學及海洋酸化效應的研究方法,首次發現,海洋酸化減少鈣質藻類鈣化量的同時,惡化了陽光UV輻射對藻體的傷害,引起鈣化量與固碳量進一步下降;3)浮游植物對酸化的進化生物學響應方面,發現,當顆石藻在海洋酸化條件下適應、生長約700代以后,其生長速率,胞內有機碳、氮元素的含量,顯著提高,體現了其對海洋酸化進化性響應; 4) 酸化提高硅藻類和綠潮滸苔的線粒體呼吸及光呼吸速率; 5) 創立了海洋酸化生態效應研究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