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我們 英文版

    “嘉庚”號圓滿完成GEOTRACES-CHINA首個西太平洋科考任務

    時間:2019/06/17

    來源:COE

    瀏覽:

    2019年6月13日凌晨1點,“嘉庚”號順利抵達廈門海滄遠海通達碼頭,這也標志著中國GEOTRACES(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計劃首個西太平洋科考航次圓滿結束。本航次分兩個航段,分別是于2019年4月25日-5月9日和5月15日-6月13日前往西太平洋執行科考任務。來自廈門大學的蔡毅華教授和周寬波博士擔任航次聯合首席科學家,船上36名科考隊員來自國內外10所高校和科研單位,分別是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和德國GEOMAR、日本富山大學、美國緬因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等。

    GEOTRACES-CHINA科考航次全體隊員合影(葉利萍 攝)

    西太平洋是著名暖池之一,在全球氣候和海洋變化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西太平洋表層水中通常缺乏生命所需的營養鹽及痕量元素鐵,生產力低下,從而被認為是海洋“荒漠”地帶。然而目前對于這一海區中的痕量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組成知之甚少,阻礙了科學家對海洋“荒漠”中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與全球氣候變化的緊密聯系的深入認識。本航次將提供大量關于西太平洋海水和顆粒物痕量元素和同位素含量與組成的數據,為該海域生物生產力、碳循環及CO2增匯潛力的研究提供獨特視角。

    GEOTRACES-CHINA科考站位示意圖(溫作柱 繪)

    本航次總計45天,共完成16個站位的科考作業任務,包括12個潔凈站,2個重點站及2個常規站。航次運用了多學科、多平臺、多儀器的觀測和采樣技術,體現了現代海洋調查研究的特色,主要作業內容包括了常規CTD采水、痕量元素潔凈CTD采水、大體積海水過濾系統采樣、大體積現場生物培養、浮游生物拖網、氣溶膠和大氣采樣、湍流觀測等。其中,痕量元素潔凈CTD采水在中國屬于首次正式開展的大洋海上作業項目。廈門大學“嘉庚”號是國內首個具備痕量潔凈海水大體積采集能力的科學考察調查船,相信其在未來海洋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學研究中將擔負起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

     痕量元素“潔凈”CTD采水器下放( 陳耀謹 攝)

    回收大體積原位過濾系統(周亞欠 攝)

    大體積控溫生物培養(林文芳 攝)

    GEOTRACES是21世紀最新的、正在持續推進的國際海洋化學調查計劃,旨在研究全球海洋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她是繼上世紀70年代GEOSECS(地球化學海洋剖面研究計劃)和90年代WOCE(世界大洋環流實驗)等大型海洋調查計劃之后,國際上衍生的又一重大計劃,不僅為海洋化學和古海洋學研究提供重要科學數據和視角,也有助于評估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與全球氣候的影響。這一國際性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研究計劃的成功實施也將為地球化學其他新興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模板。

    GEOTRACES是SCOR(Scientific Committee for Oceanic Research)近年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SCOR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間非營利性組織,確保了這一大型研究項目的開放和透明。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大學戴民漢院士參與了GEOTRACES計劃的規劃,也是第一位在該計劃科學指導委員會(Scientific Steering Committee, SSC)擔任委員的中國科學家,之后廈門大學蔡平河教授擔任委員,在過去六年里,北京大學周力平教授繼任該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多年來,他們在推動GEOTRACES在中國的執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投身GEOTRACES計劃的實施并為之作出貢獻,整個海洋科學界也將從中受益。

    歡迎關注廈門大學痕量元素與同位素潔凈采樣與分析技術平臺,了解航次動態及GEOTRACES-中國的研究進展請點擊http://geotraces.xmu.edu.cn訪問。

    (文/錢娜 蔡毅華)


    上一篇: 我院光學海洋學課題組實現超高頻率藻華監測新突破 下一篇: 我院柯才煥教授課題組又添兩個水產新品種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